|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贡献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InSAR技术概述 | 第16-26页 |
| 2.1 合成孔径雷达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 2.2 InSAR基本原理 | 第18-21页 |
| 2.3 DInSAR基本原理 | 第21-26页 |
| 2.3.1 二轨法DInSAR处理流程 | 第22-23页 |
| 2.3.2 三轨法DInSAR处理流程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多基线DInSAR技术 | 第26-32页 |
| 3.1 多基线DInSAR基本原理 | 第26页 |
| 3.2 常用的多基线DInSAR方法 | 第26-32页 |
| 3.2.1 基于单一主图像体系的方法 | 第26-28页 |
| 3.2.2 基于自由组合主图像体系的方法 | 第28-32页 |
| 第四章 多基线DInSAR相位重构技术比较研究 | 第32-40页 |
| 4.1 概述 | 第32页 |
| 4.2 相位重构技术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 第32-33页 |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40页 |
| 4.3.1 模拟数据 | 第33-35页 |
| 4.3.2 真实数据 | 第35-40页 |
| 第五章 基于重构相位的InSAR断裂带形变监测方案 | 第40-46页 |
| 5.1 预处理模块 | 第40-41页 |
| 5.2 形变相位分离模块 | 第41-46页 |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 6.1 输入数据 | 第46-47页 |
| 6.2 研究区域构造背景 | 第47-48页 |
| 6.3 实验结果 | 第48-5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7.1 总结 | 第58-59页 |
| 7.2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