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8页 |
1.1 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8-16页 |
1.1.1 无核葡萄形成的机理 | 第8页 |
1.1.2 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1.3 无核葡萄胚挽救的影响因素 | 第10-14页 |
1.1.3.1 基因型 | 第10页 |
1.1.3.2 接种时期 | 第10-11页 |
1.1.3.3 培养基 | 第11-13页 |
1.1.3.4 珠被处理方式 | 第13页 |
1.1.3.5 培养方式 | 第13-14页 |
1.1.4 胚挽救技术在葡萄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 第14-16页 |
1.1.4.1 胚挽救技术培育无核葡萄品种 | 第14页 |
1.1.4.2 培育早熟葡萄品种 | 第14-15页 |
1.1.4.3 胚挽救技术应用于远缘杂交育种 | 第15页 |
1.1.4.4 无性胚状体诱导及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15-16页 |
1.2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2.1 用圆叶葡萄作抗源的研究 | 第16页 |
1.2.2 用中国野生葡萄作抗源的研究 | 第16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材料 | 第18-20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3 本研究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 第21-22页 |
2.4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试验 | 第22-23页 |
2.5 基因型差异对成苗的影响 | 第23页 |
2.6 结果统计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8页 |
3.1 田间人工杂交的结果 | 第24-25页 |
3.2 胚挽救的成苗结果 | 第25-27页 |
3.2.1 无核品种×中国野生葡萄及其杂种胚挽救成苗统计 | 第25-27页 |
3.2.2 欧洲葡萄品种间杂种胚挽救成苗结果 | 第27页 |
3.3 基因型差异对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成苗的影响 | 第27-30页 |
3.3.1 母本差异对获得杂种苗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2 父本差异对获得杂种苗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正反交对胚挽救成苗的影响 | 第29页 |
3.3.4 父本差异对欧洲葡萄品种间杂种胚挽救成苗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影响因素 | 第30-37页 |
3.4.1 不同接种时期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2 基本培养基筛选试验 | 第32-33页 |
3.4.3 培养基形态差异对比试验 | 第33-34页 |
3.4.4 珠被处理方式对胚挽救的影响 | 第34页 |
3.4.5 活性炭对胚挽救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6 蔗糖浓度对幼胚萌发的影响 | 第35页 |
3.4.7 幼胚萌发成苗培养基的筛选 | 第35-36页 |
3.4.8 胚挽救过程中多胚现象的发现 | 第36-37页 |
3.5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苗移栽成活率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3页 |
4.1 关于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及其提高育种效率 | 第38页 |
4.2 关于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提高成苗率 | 第38-41页 |
4.3 关于加速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育种的环节与措施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附录: 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图版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