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数据来源 | 第14页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物流 | 第16-17页 |
2.1.2 区域物流 | 第17-18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1页 |
2.2.1 现代物流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区域发展理论 | 第19-21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2.3.3 研究述评 | 第27-28页 |
第3章 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 | 第28-38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30页 |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8页 |
3.1.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8-29页 |
3.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9-30页 |
3.2 模型选择及方法运用 | 第30-38页 |
3.2.1 基于层次熵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及方法 | 第30-33页 |
3.2.2 相对发展率指数(NICH) | 第33-34页 |
3.2.3 变异系数(CV) | 第34页 |
3.2.4 空间插值 | 第34页 |
3.2.5 空间自相关 | 第34-35页 |
3.2.6 障碍度模型 | 第35-38页 |
第4章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现状评价 | 第38-46页 |
4.1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现状综合评价 | 第38-43页 |
4.1.1 经济实力方面 | 第40-41页 |
4.1.2 基础设施方面 | 第41页 |
4.1.3 物流规模方面 | 第41页 |
4.1.4 产业政策方面 | 第41-42页 |
4.1.5 信息水平方面 | 第42页 |
4.1.6 物流人才方面 | 第42-43页 |
4.2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现状类型划分 | 第43-44页 |
4.3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现状空间布局特征 | 第44-46页 |
第5章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时空演变 | 第46-60页 |
5.1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时序演变 | 第46-51页 |
5.1.1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总体水平评价 | 第46-47页 |
5.1.2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变化 | 第47-49页 |
5.1.3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化变化 | 第49-51页 |
5.2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演变 | 第51-60页 |
5.2.1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演变 | 第51-54页 |
5.2.2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扩展演变 | 第54-56页 |
5.2.3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演变 | 第56-60页 |
第6章 中国区域物流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 第60-66页 |
6.1 全国物流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6.2 各省区物流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61-66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7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7.2 研究建议 | 第68-69页 |
7.3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成果发表与科研实践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