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4.1 后工业景观的定义 | 第16-17页 |
1.4.2 国内本研究领域景观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 | 第17-18页 |
1.4.3 国外本研究领域景观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8-20页 |
2.后工业景观改造的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2.1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发展 | 第20页 |
2.2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的价值 | 第20-21页 |
2.3 国内后工业景观改造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2.4 城市后工业景观改造更新设计解决方法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3.项目概况设计理念及构思 | 第23-37页 |
3.1 区位及环境概述 | 第23-25页 |
3.2 基地现状分析(SWOT分析) | 第25-28页 |
3.3 设计理念 | 第28页 |
3.4 设计基本原则 | 第28-32页 |
3.5 项目设计策略 | 第32-34页 |
3.6 项目设计目标 | 第34-35页 |
3.7 小结 | 第35-37页 |
4.总体规划设计 | 第37-50页 |
4.1 总体布局 | 第37-38页 |
4.2 功能分区 | 第38页 |
4.3 竖向设计 | 第38-39页 |
4.4 道路交通设计 | 第39页 |
4.5 景观细节设计 | 第39-48页 |
4.5.1 站场的公园改造区 | 第39-44页 |
4.5.1.1 公园的入口标识设计 | 第40-41页 |
4.5.1.2 入口雕塑设计 | 第41页 |
4.5.1.3 公园内厂房的改造设计 | 第41-43页 |
4.5.1.4 场地内废弃火车的设计 | 第43-44页 |
4.5.1.5 观景平台的设计 | 第44页 |
4.5.2 废弃的铁路沿线绿道改造设计区 | 第44-46页 |
4.5.2.1 绿道的含义 | 第44-45页 |
4.5.2.2 废弃火车站沿线的绿道的设计 | 第45-46页 |
4.5.2.3 废弃铁路沿线绿道中的下沉式绿地设计 | 第46页 |
4.5.3 废弃站前广场改造区设计 | 第46-48页 |
4.6 植物景观种植设计 | 第48-49页 |
4.6.1 | 第48-49页 |
4.6.1.1 植物生态修复 | 第48-49页 |
4.6.1.2 植物意向 | 第49页 |
4.7 小结 | 第49-50页 |
5.专项设计 | 第50-56页 |
5.1 场地的平整 | 第50页 |
5.2 土地的修复及废料的处理 | 第50-51页 |
5.2.1 废弃的站场及铁路沿线污染土壤生态修复 | 第50-51页 |
5.2.2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与污染物的处理 | 第51页 |
5.3 雨洪的管理 | 第51页 |
5.4 铺装设计 | 第51-52页 |
5.5 照明设计 | 第52页 |
5.5.1 步行道和建筑照明 | 第52页 |
5.5.2 花园及小型花园照明 | 第52页 |
5.5.3 场地的照明方式 | 第52页 |
5.6 灌溉系统 | 第52-54页 |
5.6.1 大面积的草坪灌溉系统 | 第53页 |
5.6.2 喷灌与滴管相结合 | 第53页 |
5.6.3 灌溉用水的计算 | 第53-54页 |
5.7 环境设施设计意向 | 第54-55页 |
5.8 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图序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获得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