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及“峡谷”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创新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结构图 | 第19-20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创新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2.2 生态学理论 | 第22-23页 |
2.3 演化博弈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峡谷”分析的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5-43页 |
3.1 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定义及其构成 | 第25-29页 |
3.1.1 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 第25-26页 |
3.1.2 增材制造技术定义 | 第26页 |
3.1.3 增材制造技术构成 | 第26-29页 |
3.2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现状概述及其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识别 | 第29-33页 |
3.2.1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现状概述 | 第29-30页 |
3.2.2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识别 | 第30-33页 |
3.3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现状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成因 | 第33-36页 |
3.3.1 产品使用价值低下 | 第33-34页 |
3.3.2 用户体验不佳 | 第34-35页 |
3.3.3 交易费用昂贵 | 第35-36页 |
3.4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现状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峡谷”跨越障碍 | 第36-40页 |
3.4.1 技术核心环节缺失 | 第36-37页 |
3.4.2 产业人才匮乏 | 第37-38页 |
3.4.3 产业公地配置空白 | 第38-39页 |
3.4.4 应用市场发展缓滞 | 第39-40页 |
3.5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采用“峡谷”跨越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统一性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研究 | 第43-64页 |
4.1 自然生态系统与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比 | 第43-45页 |
4.2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 | 第45-52页 |
4.2.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边界与范围 | 第45-46页 |
4.2.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 | 第46-47页 |
4.2.3 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因子 | 第47-50页 |
4.2.4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生物成分 | 第50-52页 |
4.3 国内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种群、群落及营养结构 | 第52-57页 |
4.3.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种群与群落构成分析 | 第52-54页 |
4.3.2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一产业创新生态链 | 第54-57页 |
4.4 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流”循环动态过程 | 第57-60页 |
4.4.1 人才流动态循环 | 第57-58页 |
4.4.2 资金流动态循环 | 第58-59页 |
4.4.3 创新流动态循环 | 第59-60页 |
4.5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特征 | 第60-63页 |
4.5.1 网络分布 | 第60-61页 |
4.5.2 催化增值 | 第61页 |
4.5.3 协同共生 | 第61-62页 |
4.5.4 演化成长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生物创新主体后天学习行为的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 | 第64-88页 |
5.1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生物创新主体行为研究 | 第64-67页 |
5.1.1 生物创新主体行为分析 | 第64-66页 |
5.1.2 生物创新主体行为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第66-67页 |
5.2 生物创新主体后天学习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67-71页 |
5.2.1 模型假设与参数设定 | 第67-69页 |
5.2.2 博弈支付矩阵建立 | 第69-71页 |
5.3 生物创新主体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求解与分析 | 第71-80页 |
5.3.1 学习行为求解与分析 | 第71-73页 |
5.3.2 共享行为求解与分析 | 第73-76页 |
5.3.3 系统支付参数分析 | 第76-80页 |
5.4 基于生物创新主体后天学习行为演化的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探析 | 第80-84页 |
5.4.1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概念及其适用性 | 第80-81页 |
5.4.2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演化路径分析 | 第81-84页 |
5.5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方式 | 第84-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对策 | 第88-91页 |
6.1 关于生产者的基础技术研究输出 | 第88-89页 |
6.2 关于消费者的应用技术开发创新 | 第89页 |
6.3 关于分解者的应用技术消化吸收 | 第89-90页 |
6.4 关于转变者的创新内生境构建 | 第90-9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个人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