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1 乳腺癌发展趋势概述 | 第15-16页 |
1.1 癌症现状概述 | 第15页 |
1.2 我国乳腺癌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2 肿瘤治疗应用中的物理疗法 | 第16-19页 |
2.1 肿瘤放射治疗 | 第16页 |
2.2 肿瘤核素治疗 | 第16-17页 |
2.3 肿瘤热疗 | 第17页 |
2.4 肿瘤冷冻治疗 | 第17-18页 |
2.5 肿瘤光动力学疗法 | 第18页 |
2.6 肿瘤声动力学疗法 | 第18-19页 |
3 声动力学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19-29页 |
3.1 超声 | 第19-20页 |
3.2 声敏剂 | 第20-23页 |
3.3 声动力学疗法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概述 | 第23-27页 |
3.4 声动力学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4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4.1 载药超声微泡的研究概述 | 第29-30页 |
4.2 UTMD介导的药物递送机制 | 第30-31页 |
4.3 UTMD在声动力学疗法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述 | 第31-33页 |
5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9页 |
第二章 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制备研究 | 第49-87页 |
1 华卟啉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 第49-67页 |
1.1 前言 | 第49页 |
1.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5页 |
1.4 小结 | 第65-67页 |
2 超声微泡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 第67-76页 |
2.1 前言 | 第67-68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5页 |
2.4 小结 | 第75-76页 |
3 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制备 | 第76-84页 |
3.1 前言 | 第76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76-7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3页 |
3.4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三章 超声作用下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释药特征分析 | 第87-99页 |
1 超声对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影响 | 第87-93页 |
1.1 前言 | 第87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87-89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2页 |
1.4 小结 | 第92-93页 |
2 超声作用下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的释药规律 | 第93-96页 |
2.1 前言 | 第93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93-9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94-96页 |
2.4 小结 | 第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四章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研究 | 第99-123页 |
1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作用下肿瘤细胞内华卟啉钠富集规律 | 第99-109页 |
1.1 前言 | 第99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99-103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1.4 小结 | 第107-109页 |
2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研究 | 第109-119页 |
2.1 前言 | 第10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09-11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19页 |
2.4 小结 | 第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第五章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对乳腺癌杀伤作用的在体研究 | 第123-141页 |
1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作用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内华卟啉钠的含量及分布 | 第123-129页 |
1.1 前言 | 第123页 |
1.2 材料和方法 | 第123-126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126-128页 |
1.4 小结 | 第128-129页 |
2 超声联合华卟啉钠脂质体-微泡复合体对小鼠乳腺癌4T1移植瘤的肿瘤抑制效应研究 | 第129-137页 |
2.1 前言 | 第12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29-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133-137页 |
2.4 小结 | 第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