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4-15页 |
| 1 绪论 | 第15-24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2 采空区下煤层赋存地质特征 | 第24-32页 |
| 2.1 矿井概况 | 第24页 |
| 2.2 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 | 第24-30页 |
| 2.3 采空区探查及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采空区残留煤柱稳定性及破坏形式分析 | 第32-40页 |
| 3.1 煤柱稳定性逐步破坏分析 | 第32-35页 |
| 3.2 煤柱破坏失稳尖点突变模型分析 | 第35-37页 |
| 3.3 残留煤柱破坏形式 | 第37-3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采动影响下采空区残留煤柱破坏演化特征数值计算研究 | 第40-60页 |
| 4.1 数值软件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 4.2 煤柱裂隙发育及破坏形式演化规律 | 第43-52页 |
| 4.3 采动作用下煤柱破坏机理研究 | 第52-5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 | 第60-78页 |
| 5.1 6号煤层工作面回采期间覆岩破坏演化特征 | 第60-69页 |
| 5.2 采高对6号煤层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的影响 | 第69-73页 |
| 5.3 元宝湾矿不规则采空区下工作面开采方案初步设计 | 第73-7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6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