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大柴胡汤治疗证属少阳阳明经合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3-24页
    1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和研究第13-18页
        1.1 中医药辨证论治第14-18页
            1.1.1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第14-15页
            1.1.2 平肝降逆、活血通络第15页
            1.1.3 滋养肝肾,滋阴潜阳第15-16页
            1.1.4 培补正气,疏风通络第16页
            1.1.5 活血通络,化痰祛瘀第16-17页
            1.1.6 通腑泄浊、和解郁热第17页
            1.1.7 扶阳固本、祛邪安正第17-18页
    2 西医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第18-24页
        2.1 缺血后神经元损害机制第18-19页
        2.2 西医治疗第19-24页
            2.2.1 药物治疗第19-23页
            2.2.2 手术治疗第23页
            2.2.3 干细胞治疗第23-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4-34页
    1 研究对象第24-27页
        1.1 病例来源第24页
        1.2 病例分组第24页
        1.3 病例诊断标准第24-26页
            1.3.1 西医诊断标准第24-25页
            1.3.2 中医诊断标准第25-26页
        1.4 纳入标准第26页
        1.5 排除标准第26页
        1.6 剔除标准第26-27页
        1.7 脱落标准第27页
        1.8 试验终止标准第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29页
        2.1 治疗方案第27-28页
        2.2 观察指标及其检查方法第28页
        2.3 疗效评定标准第28-29页
            2.3.1 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第28页
            2.3.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第28-29页
        2.4 安全性评价第29页
    3 统计方法第29页
    4 研究结果第29-34页
        4.1 最终完成研究病例第29-30页
        4.2 患者一般资料第30页
        4.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第30-31页
        4.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31页
        4.5 治疗前后NIHSS、BI、MRS评分比较第31-32页
        4.6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检测结果第32-34页
讨论第34-45页
    1 中风病六经辨证第34-35页
    2 缺血性卒中病属少阳阳明合病理论探索第35-36页
    3 缺血性卒中通腑泻热法治疗之客观理论依据第36-37页
    4 大柴胡汤治疗中风探讨第37-38页
    5 大胡汤主要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第38-42页
    6 研究结果分析第42-43页
        6.1 大柴胡汤对中风中医证候的影响第42-43页
        6.2 大柴胡汤方对缺血性卒西医指标的影响第43页
        6.3 大柴胡汤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第43页
    7 针对卒中研究的意义第43-44页
    8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5页
附录第55-64页
综述第64-76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下一篇: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