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一次飑线过程的微物理结构分析和数值模拟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飑线微物理结构观测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飑线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8-30页 |
2.1 个例介绍 | 第18-19页 |
2.2 资料 | 第19-21页 |
2.3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1-26页 |
2.3.1 飑线生命期和区域划分 | 第21-22页 |
2.3.2 雨滴谱参数和雷达变量反演 | 第22-24页 |
2.3.3 液态和冰态水含量 | 第24-25页 |
2.3.4 相态分类 | 第25页 |
2.3.5 多雷达三维风场反演 | 第25-26页 |
2.4 模式介绍 | 第26-30页 |
2.4.1 ARPS模式总体框架 | 第26-27页 |
2.4.2 ARPS 3DVAR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飑线微物理结构观测分析 | 第30-46页 |
3.1 环境条件 | 第30-31页 |
3.2 飑线水平演变特征 | 第31-38页 |
3.2.1 偏振变量水平演变特征 | 第31-33页 |
3.2.2 飑线DSD演变特征 | 第33-38页 |
3.3 飑线垂直演变特征 | 第38-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数值模式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评估 | 第46-62页 |
4.1 微物理方案介绍 | 第46-48页 |
4.2 同化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4.3 评估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模拟效果 | 第4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小结与讨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待发表文章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