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对马克思“法哲学”的学科划定 | 第16页 |
| 2.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的研究 | 第16-17页 |
| 3.对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主要内容的探讨 | 第17页 |
| 4.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价值的研究 | 第17页 |
| (四)论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 一、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渊源 | 第18-27页 |
| (一)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渊源 | 第18-21页 |
| (二)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理论背景 | 第21-27页 |
| 二、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27-39页 |
| (一)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的演进 | 第27-28页 |
| (二)青年马克思法哲学观的形成 | 第28-39页 |
|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第39-51页 |
|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批判 | 第39-45页 |
| 1.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 2.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 | 第40-42页 |
| 3.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的批判 | 第42-45页 |
|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君主立宪制的批判 | 第45-49页 |
| 1.黑格尔对君主立宪制整体的设计 | 第45-46页 |
| 2.马克思对黑格尔王权理论的批判 | 第46-47页 |
| 3.马克思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 | 第47-48页 |
| 4.马克思对黑格尔立法权的批判 | 第48-49页 |
| (三) 马克思对黑格尔私有财产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 第49-51页 |
| 四、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51-63页 |
| (一)自由: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主题 | 第51-56页 |
| 1.自由与人的本性 | 第51-53页 |
| 2.法律与自由 | 第53-56页 |
| (二)理性: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 第56-59页 |
| 1.理性与理想主义 | 第56-58页 |
| 2.法应符合理性 | 第58-59页 |
| (三) 物质利益:法的现实本质 | 第59-63页 |
| 1.法的现实本质 | 第59-61页 |
| 2.法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 第61-63页 |
| 五、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63-71页 |
| (一)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63-67页 |
| (二) 青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67-71页 |
| 1.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 | 第67-68页 |
| 2.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 第68-69页 |
|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 第69-70页 |
| 4.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的统一 | 第70-71页 |
| 结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