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全面小康社会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测度体系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8-24页 |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征 | 第18-19页 |
二、指标建立原则 | 第19-20页 |
三、综合指标体系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 第24-27页 |
一、指标权重确定 | 第24-26页 |
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及预测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 | 第28-35页 |
一、省域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时间演变 | 第28-34页 |
二、省辖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时间演变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 | 第35-40页 |
一、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 | 第35-37页 |
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空间演化分析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趋势预测 | 第40-43页 |
一、预测方法 | 第40-41页 |
二、预测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机制 | 第44-56页 |
第一节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44-51页 |
一、产业结构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 | 第46-48页 |
二、投资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第48-49页 |
三、市场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 第49-50页 |
四、政府扶持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软动力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51-55页 |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 第51-53页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内生动力 | 第57-58页 |
二、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多元利益主体作用 | 第58页 |
三、构筑对外开放平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58-59页 |
四、加强产业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