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3页
1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一般理论第13-18页
    1.1 民事公益内涵第13-14页
    1.2 民事公益诉讼内涵与特征第14-15页
    1.3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15-18页
        1.3.1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第15-16页
        1.3.2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特征第16-17页
        1.3.3 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价值第17-18页
2 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比较分析第18-24页
    2.1 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立法例第18-22页
        2.1.1 德国第18页
        2.1.2 法国第18-19页
        2.1.3 日本第19-20页
        2.1.4 英国第20页
        2.1.5 美国第20-21页
        2.1.6 印度第21-22页
    2.2 国外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比较分析及借鉴第22-24页
3 确定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依据第24-29页
    3.1 当事人适格理论第24-25页
    3.2 诉权理论第25-26页
    3.3 既判力扩张理论第26-27页
    3.4 诉讼信托理论第27-29页
4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第29-43页
    4.1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原则第29-30页
    4.2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具体构建第30-40页
        4.2.1 检察机关第30-35页
        4.2.2 社会团体第35-38页
        4.2.3 公民个人第38-40页
        4.2.4 结论第40页
    4.3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保障措施第40-43页
        4.3.1 完善立法,增强民事公共利益的可救济性第41页
        4.3.2 完善诉讼激励机制,增强当事人的诉讼积极性第41页
        4.3.3 实行证明责任倒置,保证诉讼平衡第41-43页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础货币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