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头孢菌素C进展 | 第8-9页 |
第二章 CPC的生物合成 | 第9-13页 |
2.1 CPC生物合成途径 | 第9页 |
2.2 各步反应及包含的酶 | 第9-13页 |
2.2.1 二肽和三肽的形成 | 第9-11页 |
2.2.2 形成IPN和Pen N的环化及异构化反应 | 第11页 |
2.2.3 形成DCPC和DCPC的扩环与羟化反应 | 第11-12页 |
2.2.4 转化DCPC成终产物CPC的乙酰化反应 | 第12-13页 |
第三章 与产生CPC有关的顶头孢霉的生理与生化 | 第13-26页 |
3.1 顶头孢霉的形态分化 | 第13-14页 |
3.1.1 基本形态类型 | 第13页 |
3.1.2 发酵期间的形态分化 | 第13-14页 |
3.1.3 各种细胞形态与合成抗生素的关系 | 第14页 |
3.2 蛋氨酸的诱导作用 | 第14-16页 |
3.2.1.蛋氨酸对顶头孢霉形态分化的诱导 | 第15页 |
3.2.2 内源性蛋氨酸的调节 | 第15页 |
3.2.3 蛋氨酸对CPC生物合成酶的诱导 | 第15-16页 |
3.3 硫代谢的作用 | 第16-21页 |
3.3.1 野生型菌株的硫代谢特征 | 第16页 |
3.3.2 胱硫醚和胱硫醚-T-裂解酶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3.3.3 各种不同阻断突变株得硫代谢特征 | 第18-21页 |
3.4 碳源调节 | 第21-23页 |
3.5 氮源调节 | 第23-24页 |
3.6 磷的调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CPC生产菌的改良 | 第26-37页 |
4.1 提高产量的筛选方法 | 第27-29页 |
4.1.1 直接筛选法 | 第27页 |
4.1.2 筛选抗氨基酸类似物的突变株 | 第27页 |
4.1.3 筛选抗代谢抑制剂的突变株 | 第27页 |
4.1.4 筛选对代谢桔抗物或生长抑制剂敏感的突变株 | 第27-28页 |
4.1.5 筛选抗重金属离子的突变株 | 第28页 |
4.1.6 筛选抗碳源和氮源阻遏的突变株 | 第28页 |
4.1.7 分离具有特殊形态的突变株 | 第28-29页 |
4.2 菌种的选育 | 第29-30页 |
4.3 菌种分离 | 第30页 |
4.4 菌种保藏 | 第30-33页 |
4.4.1 四种保藏方法的比较 | 第31-32页 |
4.4.2 深冷保藏工艺的研究 | 第32页 |
4.4.3 各级种子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 第32-33页 |
4.5 菌种退化与防治 | 第33-34页 |
4.6 菌种的扩大培养及影响种子的培养条件 | 第34-37页 |
第五章 CPC发酵的研究 | 第37-65页 |
5.1 影响CPC发酵的因素 | 第37-52页 |
5.1.1 温度 | 第37-38页 |
5.1.2 压力 | 第38页 |
5.1.3 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第38-39页 |
5.1.4 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第39-42页 |
5.1.5 碳源和氮源对生产的影响 | 第42-43页 |
5.1.6 无机盐对CPC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43-45页 |
5.1.7 蛋氨酸在CPC发酵中的作用 | 第45页 |
5.1.8 搅拌对CPC发酵的影响 | 第45-49页 |
5.1.9 发酵过程中的泡沫形成原因及对发酵的影响 | 第49-51页 |
5.1.10 发酵中CPC的产生与分解 | 第51-52页 |
5.2 CPC发酵工艺优化 | 第52-61页 |
5.2.1 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 第52-54页 |
5.2.2 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 | 第54-55页 |
5.2.3 发酵培养的基本条件 | 第55页 |
5.2.4 发酵过程主要控制参数 | 第55-56页 |
5.2.5 发酵菌丝阶段形态变化 | 第56-57页 |
5.2.6 发酵过程工艺控制 | 第57-59页 |
5.2.7 菌丝浓度及接种量 | 第59-60页 |
5.2.8 发酵异常情况的处理 | 第60-61页 |
5.2.9 发酵终点的判定 | 第61页 |
5.3 发酵放大 | 第61-65页 |
第六章 国内CPC发酵概况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目前CPC发酵存在的问题 | 第67-69页 |
第八章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