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材料 | 第11-13页 |
1.2.1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的作用和技术要求 | 第11-12页 |
1.2.2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材料的分类 | 第12页 |
1.2.3 超临界流体在多孔载体中的应用 | 第12页 |
1.2.4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的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1.3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材料性能评价指标 | 第13-14页 |
1.3.1 孔径 | 第13-14页 |
1.3.2 孔隙率 | 第14页 |
1.3.3 比表面积 | 第14页 |
1.3.4 表面粗糙度 | 第14页 |
1.4 污水处理用多孔载体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 | 第18-28页 |
2.1 ScCO_2诱导相分离-循环干燥技术实验原理及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ScCO_2诱导相分离-循环干燥技术实验原理 | 第18页 |
2.1.2 多孔载体制备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2 ScCO_2诱导相分离-循环干燥技术制备多孔载体实验设备 | 第20-22页 |
2.2.1 模具 | 第20-21页 |
2.2.2 超临界流体诱导相分离-循环干燥技术装置 | 第21页 |
2.2.3 电子扫描显微镜 | 第21-22页 |
2.3 多孔载体制备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3.1 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3.2 压力及温度控制 | 第22页 |
2.3.3 多孔载体制备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2.4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原理 | 第23页 |
2.5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设备 | 第23-25页 |
2.5.1 恒温培养振荡器 | 第23页 |
2.5.2 生化培养箱 | 第23-24页 |
2.5.3 台式高速离心机 | 第24页 |
2.5.4 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24-25页 |
2.6 菌种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6页 |
2.6.1 菌种的配制 | 第25页 |
2.6.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6页 |
2.7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过程 | 第26页 |
2.8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PMMA多孔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36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3 PMMA多孔载体的制备 | 第28页 |
3.4 PMMA多孔载体表征 | 第28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5.1 PMMA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3.5.2 CO_2压力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3 CO_2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4 保压时间(t_1)的影响 | 第31-33页 |
3.5.5 循环干燥时间(t_2)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6 卸压时间(t_3)的影响 | 第34-35页 |
3.6 结论 | 第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醋酸纤维素多孔载体的制备及应用实验 | 第36-48页 |
4.1 醋酸纤维素多孔载体的制备 | 第36-41页 |
4.1.1 引言 | 第36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4.1.3 醋酸纤维素多孔载体的制备 | 第36页 |
4.1.4 孔隙率测定 | 第36页 |
4.1.5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4.1.6 结论 | 第40-41页 |
4.2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 | 第41-46页 |
4.2.1 引言 | 第41-42页 |
4.2.2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 第42页 |
4.2.3 氨氮废水介体加速实验流程 | 第42页 |
4.2.4 分析与讨论 | 第42-45页 |
4.2.5 结论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分形理论及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数值模拟 | 第48-64页 |
5.1 分形几何理论 | 第48-49页 |
5.1.1 分形几何概述 | 第48-49页 |
5.1.2 分形几何的性质 | 第49页 |
5.1.3 多孔介质的分形结构特性 | 第49页 |
5.2 仿蜂巢型多孔介质内部流体流动数值模拟 | 第49-63页 |
5.2.1 仿蜂巢型多孔介质模型 | 第49-51页 |
5.2.2 Fluent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5.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5.2.4 结论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