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语言环境下的网络暴力--兼论互联网时代的“键盘侠”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目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过程概要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相关概念第14-16页
第2章 “微语言”新闻文化是网络暴力产生的前提第16-23页
    2.1 “微语言”新闻文化为网络暴力提供了环境第16-17页
    2.2 “微语言”的文化特征是网络暴力的传播基础第17-19页
        2.2.1 “微语言”的传播效果强大导致网络暴力的扩散第17-18页
        2.2.2 “微语言”的草根性与互动性推动了网络暴力的发展第18-19页
        2.2.3 “微语言”的口语化是网络暴力的 “低文化”的表现第19页
    2.3 “微语言”新闻文化的代表性平台—微博第19-21页
    2.4 网络暴力伴随 “微语言”新闻文化而生第21-23页
第3章 微语言环境下的网络暴力第23-35页
    3.1 “微语言”和网络暴力的关系第23-24页
    3.2 “微语言”环境下网络暴力的表现手段第24-29页
        3.2.1 “恶搞”文化中的暴力倾向第24-25页
        3.2.2 网络谣言的迅速传播第25-26页
        3.2.3 “网络水军”群体的出现第26-28页
        3.2.4 网络营销与网络暴力第28-29页
    3.3 网络暴力的角色分析第29-30页
    3.4 网络暴力的伤害第30-35页
        3.4.1 道德绑架第31-33页
        3.4.2 人肉搜索第33-35页
第4章 网络暴力的显性产物— “键盘侠”的群体分析第35-42页
    4.1 “键盘侠”群体的出现原因第35-37页
        4.1.1 技术原因--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第35-36页
        4.1.2 心理原因--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第36页
        4.1.3 文化原因—中国特有的 “侠”文化第36-37页
    4.2 “键盘侠”的群体特征第37-38页
    4.3 “键盘侠”的心理分析第38-42页
第5章 净化网络环境第42-47页
    5.1 完善网络暴力相关法律措施第42-44页
    5.2 加强网络监管与正确引导第44-45页
    5.3 媒介文化素养的对网络暴力的内在约束性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平台的设备远程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从话语分析视角看边缘群体中的媒介赋权诉求--以豆瓣边缘小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