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俞募配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血浆小分子代谢产物及胃泌素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实验研究 | 第13-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动物分组 | 第14页 |
·造模方法 | 第14页 |
·模型观测 | 第14-15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14页 |
·饮水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进食量的测定 | 第15页 |
·胃大体解剖观察 | 第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取穴 | 第15页 |
·针刺方法 | 第15-16页 |
3 指标检测 | 第16-17页 |
·取材 | 第16页 |
·血液 | 第16页 |
·胃泌素检测 | 第16页 |
·~1H-NMR检测 | 第16-17页 |
·样品配制 | 第16-17页 |
·~1H-NMR实验 | 第17页 |
4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5 结果 | 第18-43页 |
·造模结果 | 第18-29页 |
·夹尾刺激动物的行为观察 | 第18页 |
·大鼠饮水量、进食量的改变 | 第18-27页 |
·胃大体解剖观察 | 第27-28页 |
·大鼠血浆胃泌素改变 | 第28-29页 |
·血浆~1H-NMR谱图结果 | 第29-43页 |
·血浆谱图的整体变化 | 第29页 |
·血浆驰豫时间编辑实验(CPMG)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讨论 | 第43-60页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第43-45页 |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43-44页 |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44-45页 |
2. 代谢组学与中医、中药和针灸 | 第45-47页 |
·代谢组学与中医的共性 | 第45-46页 |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运用 | 第46-47页 |
·代谢组学与针灸研究的可结合性 | 第47页 |
3. 模型的选择 | 第47-48页 |
4. 选穴依据 | 第48-51页 |
·俞、募穴与俞募配穴 | 第48-50页 |
·穴位的选择 | 第50-51页 |
5. 结果讨论 | 第51-60页 |
·FD大鼠血浆胃泌素含量的改变 | 第51-53页 |
·FD大鼠血浆代谢产物驰豫编辑实验结果 | 第53-55页 |
·不同取穴方式电针对FD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55-60页 |
·胃俞、募穴单穴电针对FD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55-57页 |
·胃俞募配穴电针对FD大鼠血浆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57-58页 |
·俞募配穴与单穴的比较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附件一: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 第75-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件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