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价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2.1 国外定向增发折价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2 国内定向增发折价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 | 第16-26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6-18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特点 | 第18-22页 |
3.2.1 行业比较集中 | 第18-19页 |
3.2.2 发行对象 | 第19-20页 |
3.2.3 大股东认购方式 | 第20-21页 |
3.2.4 发行目的 | 第21页 |
3.2.5 定价基准日 | 第21-22页 |
3.3 与配股、公开发行的比较 | 第22-24页 |
3.3.1 发行对象的比较 | 第22页 |
3.3.2 发行门槛低 | 第22-23页 |
3.3.3 融资成本低 | 第23页 |
3.3.4 限售期的规定 | 第23页 |
3.3.5 发行定价的比较 | 第23-24页 |
3.4 定向增发的类型 | 第24-26页 |
3.4.1 项目融资型 | 第24页 |
3.4.2 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24页 |
3.4.3 实现整体上市 | 第24-25页 |
3.4.4 并购重组 | 第25-26页 |
4 定向增发折价理论分析 | 第26-31页 |
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8页 |
4.1.1 信息不对称与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 | 第27页 |
4.1.2 信息不对称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27-28页 |
4.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8页 |
4.3 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4.4 公司特征 | 第29-31页 |
5 研究假说与研究设计 | 第31-40页 |
5.1 研究假说 | 第31-35页 |
5.1.1 公司规模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2-33页 |
5.1.2 财务杠杆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3页 |
5.1.3 盈利能力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3-34页 |
5.1.4 发展能力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4页 |
5.1.5 股权集中度与定向增发折价 | 第34-35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35-40页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5.2.2 变量定义 | 第35-38页 |
5.2.3 模型设计 | 第38-40页 |
6 定向增发折价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6.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40-41页 |
6.2 变量相关性检验 | 第41-43页 |
6.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6.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6.5 稳健性检验 | 第47-49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1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