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11页 |
1.2 次弯矩和塑性内力重分布 | 第11-12页 |
1.2.1 次弯矩 | 第11页 |
1.2.2 塑性内力重分布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次弯矩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4 国内外有关设计规范、建议及其变化 | 第14-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受力性能的几点分析 | 第18-35页 |
2.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次弯矩大小与分布特点 | 第18-23页 |
2.1.1 框架和连续梁次弯矩大小与分布特点比较 | 第18-19页 |
2.1.2 单跨和两跨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大小与分布特点比较 | 第19-23页 |
2.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截面的延性分析 | 第23-28页 |
2.2.1 截面破坏准则的选取 | 第25页 |
2.2.2 轴力对框架梁截面的延性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3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对延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4 其它因数对截面延性的影响 | 第28页 |
2.3 柱对梁的侧向约束引起的梁中轴向预压力的损失 | 第28-35页 |
2.3.1 柱对框架梁内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2.3.2 柱子中的附加弯矩 | 第29-30页 |
2.3.3 算例及分析 | 第30-34页 |
2.3.4 小结 | 第34-35页 |
3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非线性程序编制 | 第35-54页 |
3.1 概述 | 第35-36页 |
3.2 基本假定 | 第36-40页 |
3.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截面的曲线关系 | 第40-47页 |
3.3.1 符号规定 | 第40页 |
3.3.2 预应力初弯矩在框架截面上产生的初曲率及初应变 | 第40-45页 |
3.3.3 加载时截面的轴力-弯矩-曲率计算 | 第45-47页 |
3.4 预应力框架加载过程的变刚度分析法 | 第47-54页 |
3.4.1 非线性方程组的建立 | 第47-49页 |
3.4.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49-53页 |
3.4.3 程序流程图 | 第53-54页 |
4 模拟框架计算及分析 | 第54-67页 |
4.1 模拟框架设计 | 第54-57页 |
4.1.1 模拟框架加载示意图和配筋简图 | 第54页 |
4.1.2 模拟框架所用混凝土和钢筋材性说明 | 第54-56页 |
4.1.3 模拟框架的分组 | 第56-57页 |
4.2 梁轴向变形导致预应力框架和连续梁的几点差别 | 第57-59页 |
4.2.1 预应力连续梁中轴力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2 预应力框架中轴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模拟框架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9-67页 |
4.3.1 开裂荷载 | 第59-64页 |
4.3.2 极限荷载和弯矩调幅 | 第64-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