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案件和解运行机制研究--以青海W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目前的研究现状第8-12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3. 研究述评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论文结构第13-14页
一、刑事案件和解的运行过程第14-24页
    (一) 概念及W村基本情况第14-16页
        1. 概念问题第14页
        2. w村基本情况第14-16页
    (二) 刑事案件的发生第16-17页
        1. 案例一:当事人双方能力的悬殊第16页
        2. 案例二:亲情的促动第16-17页
    (三) 受害人与自身、加害人的博弈第17-20页
        1. 受害人自身的能力第17-18页
        2. 加害人在村庄的能力第18-19页
        3. 受害人与加害人的关系第19页
        4. 双方对刑事法律的了解第19-20页
    (四) 公权力机构介入的可能第20-24页
        1. 公安局的介入第20-21页
        2. 派出所、司法所、公安局局长、村干部的联合参与第21-22页
        3. 法院作为和解主持者第22-24页
二、受害人选择刑事案件和解的成因分析第24-28页
    (一) 盗窃案中受害人选择和解的原因第24-26页
        1. 受害人自身能力的不足第24页
        2. 正式权力的不足第24-25页
        3. 腐败的可能第25页
        4. 对法律以及司法机关的不信任第25页
        5. 社会结构因素第25-26页
    (二) 故意伤害案中受害人选择和解的原因第26-28页
        1. 兄弟情义第26页
        2. 当事人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第26-27页
        3. 对公权力机构办案能力的不信任第27-28页
三、刑事案件和解对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第28-36页
    (一) 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刑事和解第28-29页
    (二) 社会实践中的刑事和解第29-32页
        1. 相关公权力机构参与刑事和解第30页
        2. 当事人自行刑事和解第30-32页
    (三) 刑事案件和解对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第32-36页
        1. 刑事案件和解的积极功能第32-33页
        2. 刑事案件和解存在的弊端第33-34页
        3. 刑事案件和解机制的形成第34-36页
四、在刑事案件和解运行中村庄社会秩序的变迁第36-40页
    (一) 村庄社会观念的变迁第36-37页
    (二) 村庄社会秩序的变迁第37-38页
    (三) 多元的社会控制方式建构村庄的微观和宏观秩序第38-40页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票据时效问题研究
下一篇:合同法定形式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