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概述 | 第9-16页 |
第一节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内涵 | 第9-11页 |
一、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二、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与资本多数决原则的关系 | 第9-11页 |
三、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立法对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规定 | 第11-13页 |
一、德国 | 第11-12页 |
二、日本 | 第12-13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 | 第13页 |
四、英美国家 | 第13页 |
第三节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理论基础反思与我国建立该制度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一、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理论基础的反思 | 第13-14页 |
二、我国建立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必要性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适用主体上的范围 | 第16-18页 |
一、公司的类型 | 第16-17页 |
二、股东的范围 | 第17页 |
三、股东的代理人、受托人 | 第17-18页 |
四、一人公司 | 第18页 |
第二节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适用事项上的范围 | 第18-23页 |
一、关联交易 | 第18-22页 |
二、股东责任的承担与免除 | 第22页 |
三、管理报酬事项 | 第22-23页 |
四、董事、监事的选举与罢免是否适用 | 第2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 第25-27页 |
一、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二、我国现行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缺陷 | 第26-27页 |
(一) 适用范围过窄 | 第26-27页 |
(二) 适用主体上的不明确 | 第27页 |
(三) 缺乏相应的司法救济方式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完善 | 第27-30页 |
一、选择符合自身的立法模式 | 第27-28页 |
二、适用范围的明确与扩大 | 第28-29页 |
三、完善违反表决权排除制度的救济方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