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0 导论 | 第11-22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0.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0.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1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0.4 结构安排与创新 | 第21-22页 |
0.4.1 结构安排 | 第21页 |
0.4.2 本文创新 | 第21-22页 |
1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22-31页 |
1.1 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2-23页 |
1.2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3-24页 |
1.2.1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 第23-24页 |
1.2.2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4页 |
1.3 公路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步骤 | 第24-31页 |
1.3.1 风险识别 | 第25-28页 |
1.3.2 风险评估 | 第28-29页 |
1.3.3 风险应对 | 第29-30页 |
1.3.4 风险监控 | 第30-31页 |
2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介绍 | 第31-35页 |
2.1 概况 | 第31页 |
2.2 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2.2.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2.2.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2页 |
2.3 管理模式 | 第32页 |
2.4 组织机构 | 第32-33页 |
2.5 风险管理现状 | 第33-35页 |
3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第35-41页 |
3.1 准备阶段的风险 | 第35-36页 |
3.2 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 第36页 |
3.3 前期阶段的风险 | 第36-38页 |
3.3.1 征地风险 | 第36-37页 |
3.3.2 管理风险 | 第37页 |
3.3.3 市场风险 | 第37页 |
3.3.4 融资风险 | 第37-38页 |
3.4 建设阶段的风险 | 第38-41页 |
3.4.1 工期风险 | 第38页 |
3.4.2 质量风险 | 第38-39页 |
3.4.3 安全风险 | 第39页 |
3.4.4 成本风险 | 第39-41页 |
4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 第41-57页 |
4.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潍坊市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 第41-47页 |
4.1.1 建立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公路工程项目风险指标权重 | 第43-45页 |
4.1.3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6页 |
4.1.4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4.1.5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页 |
4.2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等级排序 | 第47-57页 |
4.2.1 风险发生概率分析 | 第48-50页 |
4.2.2 风险影响程度分析 | 第50-52页 |
4.2.3 风险等级排序 | 第52-57页 |
5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建设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监控 | 第57-77页 |
5.1 风险管理措施类型及总要求 | 第57-61页 |
5.1.1 风险管理措施类型 | 第57-60页 |
5.1.2 应对风险的总要求 | 第60-61页 |
5.2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基本方法 | 第61-66页 |
5.2.1 转移风险 | 第61-62页 |
5.2.2 规避风险 | 第62-63页 |
5.2.3 自留风险 | 第63页 |
5.2.4 缓解风险 | 第63-66页 |
5.3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 第66-75页 |
5.3.1 项目勘察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 第66-67页 |
5.3.2 项目具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 第67-71页 |
5.3.3 项目突发事件阶段风险管理 | 第71-75页 |
5.4 潍坊城市道路西北片区C3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 第75-77页 |
5.4.1 完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 | 第75页 |
5.4.2 建立多机构齐参与的担保市场 | 第75-76页 |
5.4.3 健全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 第76页 |
5.4.4 组建公路工程项目政府防御机制 | 第76-77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