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电解法制备金属钛和碳化钛衍生碳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熔盐和熔盐电化学 | 第11-12页 |
1.3 碳化物衍生碳的概述 | 第12-20页 |
1.3.1 碳化物衍生碳(CDC)的结构与组成 | 第13页 |
1.3.2 CDC的制备方法 | 第13-17页 |
1.3.2.1 卤素蚀刻法 | 第14-15页 |
1.3.2.2 碳化钙无机盐反应法 | 第15页 |
1.3.2.3 超临界水淋溶法 | 第15-16页 |
1.3.2.4 碳化物热分解法 | 第16-17页 |
1.3.3 碳化物衍生碳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3.1 吸附 | 第17页 |
1.3.3.2 储氢 | 第17-18页 |
1.3.3.3 储锂 | 第18页 |
1.3.3.4 储能 | 第18-19页 |
1.3.3.5 摩擦学涂层 | 第19-20页 |
1.4 金属钛的概述 | 第20-26页 |
1.4.1 金属钛的性质 | 第20页 |
1.4.2 金属钛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3 金属钛的制备 | 第21-26页 |
1.4.3.1 传统电解法 | 第21-22页 |
1.4.3.2 FFC法 | 第22-24页 |
1.4.3.3 OS法 | 第24页 |
1.4.3.4 热-电化学联合法 | 第24-25页 |
1.4.3.5 新熔盐电解法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2章 金属钛和碳化钛衍生碳的制备 | 第27-43页 |
2.1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设备 | 第27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8-31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8页 |
2.2.2 实验装置图 | 第28-29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2.2.3.1 电极制备 | 第29-30页 |
2.2.3.2 熔盐预处理 | 第30页 |
2.2.3.3 电解反应 | 第30-31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1-32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3.3 拉曼光谱 | 第31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2.4 电解条件的研究 | 第32-36页 |
2.4.1 TiC阳极的制备 | 第32-33页 |
2.4.2 阴极的选择 | 第33页 |
2.4.3 参比电极的选择 | 第33-34页 |
2.4.4 熔盐体系的选择 | 第34页 |
2.4.5 电解温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2.4.6 电解电压的确定 | 第35-36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2.5.1 电解曲线 | 第36-37页 |
2.5.2 XRD | 第37-39页 |
2.5.3 SEM | 第39-40页 |
2.5.4 拉曼光谱 | 第40-41页 |
2.5.5 TEM | 第41-43页 |
第3章 碳化钛衍生碳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3-54页 |
3.1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43页 |
3.1.1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3.2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43-45页 |
3.2.1 循环伏安(CV) | 第44页 |
3.2.2 交流阻抗(EIS) | 第44页 |
3.2.3 恒流充放电 | 第44-45页 |
3.2.4 循环寿命 | 第45页 |
3.3 工作电极制备 | 第45-46页 |
3.4 电化学测试装置图 | 第46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3.5.1 循环伏安曲线 | 第46-49页 |
3.5.2 交流阻抗谱 | 第49页 |
3.5.3 恒流充放电曲线 | 第49-52页 |
3.5.4 循环寿命曲线 | 第52-54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