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诉讼定性研究--以刑法为视角
|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8页 |
| (一)虚假诉讼危害性的各种表现 | 第14-16页 |
| (二)虚假诉讼表现的特点 | 第16-18页 |
| 二、刑法调整虚假诉讼的现实需要 | 第18-23页 |
| (一)刑法调整虚假诉讼的紧迫性 | 第18-19页 |
| (二)刑法调整虚假诉讼的重要意义 | 第19-20页 |
| (三)刑法调整虚假诉讼的可行性 | 第20-23页 |
| 三、虚假诉讼定性的理论支撑 | 第23-32页 |
| (一)域外法治国家刑法对虚假诉讼定性的理论实践 | 第23-25页 |
| (二)我国刑法界对虚假诉讼定性问题的研究 | 第25-27页 |
| (三)虚假诉讼定性之我见 | 第27-32页 |
| 四、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和发生范围 | 第32-43页 |
| (一)虚假诉讼的主体与客体 | 第32-37页 |
| (二)虚假诉讼行为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 | 第37-40页 |
| (三)虚假诉讼发生范围 | 第40-43页 |
| 五、虚假诉讼罪的学理评价及犯罪形态分析 | 第43-51页 |
| (一)虚假诉讼罪设立的学理评价 | 第43-44页 |
| (二)虚假诉讼罪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 第44-48页 |
| (三)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形态分析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