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概述 | 第12-16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4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概念 | 第12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优势 | 第12-14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瓶颈 | 第14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产生和发展 | 第14-16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产生 | 第14-15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发展 | 第15-16页 |
第3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法律法规评述 | 第16-25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法律法规评述 | 第16-19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方面的能源基本法 | 第16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方面的能源单行法 | 第16-18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配套规章 | 第18-19页 |
·我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评述 | 第19-25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能源法律 | 第19-21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相关的配套法规与规章 | 第21-25页 |
第4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5-33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25-26页 |
·我国能源领域的基本法尚未出台 | 第25-26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规不完备 | 第26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监管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6-29页 |
·资源管理需要改进 | 第26-27页 |
·项目审批规定不完善 | 第27-28页 |
·电网企业电网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 第28页 |
·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过程中存在不可发行为 | 第28-29页 |
·发电企业并网机组管理不到位 | 第29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标准规范不匹配 | 第29-31页 |
·标准规范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标准规范的不匹配 | 第30页 |
·发电企业认证制度仍然欠缺 | 第30-31页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划与电网及电源规划不协调 | 第31-33页 |
·中央与地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划不统一 | 第31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划与其他电源规划不协调 | 第31-32页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规划与电网规划不同步 | 第32-33页 |
第5章 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3-47页 |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3-38页 |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主要法律 | 第33-36页 |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最新立法 | 第36-37页 |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立法经验的借鉴 | 第37-38页 |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38-42页 |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规定 | 第39-41页 |
·德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42页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42-47页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通过《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强化发电并网的法律规定 | 第44-45页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立法经验借鉴 | 第45-47页 |
第6章 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法律建议 | 第47-55页 |
·健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法律体系 | 第47-49页 |
·吸收国外经验填补法律法规空白 | 第47-48页 |
·借鉴国外经验健全我国配套法规体系 | 第48页 |
·加强发电并网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 第48-49页 |
·通过立法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监管能力 | 第49-51页 |
·完善发电并网资源管理和项目审批程序 | 第49页 |
·借鉴国外先进监管方式提高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水平 | 第49-50页 |
·借鉴国外发展模式协调项目核准与配套电网工程的关系 | 第50-51页 |
·提升对发电企业并网机组的监管水平 | 第51页 |
·通过立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科技创新 | 第51-53页 |
·通过立法鼓励发电并网科技创新 | 第51-52页 |
·吸取国外立法经验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电网 | 第52-53页 |
·通过立法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标准和资质认证行为 | 第53-55页 |
·参照国外标准规范我国发电并网标准 | 第53页 |
·规范企业资质认证行为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