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6-21页 |
一、国内外形态学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二、国内外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三、生物学习性 | 第19-20页 |
(一)生活习性 | 第19页 |
(二)寄主及危害 | 第19-20页 |
四、经济重要性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比较形态学研究 | 第21-39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一)研究材料 | 第21-22页 |
1. 材料 | 第21-22页 |
2.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 研究材料的获取及处理 | 第22页 |
2. 文献资料收集 | 第22-23页 |
3. 观察、解剖及绘图 | 第23页 |
4. 成虫彩图拍摄 | 第23页 |
5. 分类、鉴定和描述 | 第23-24页 |
二、常用分类特征及术语说明 | 第24-30页 |
(一)体形体色 | 第24页 |
(二)体躯量度 | 第24页 |
(三)体躯结构及常用分类特征 | 第24-30页 |
1. 头部 | 第24-26页 |
2. 胸部 | 第26-27页 |
3. 腹部 | 第27-30页 |
三、结果 | 第30-38页 |
(一)整体形态 | 第30-33页 |
(二)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 | 第33-38页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属种描记 | 第39-112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一)研究材料 | 第39-40页 |
1. 标本来源 | 第39-40页 |
2.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4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0页 |
二、结果 | 第40-111页 |
分属检索表 | 第40-41页 |
(一)迹额叶蝉属Agrica Strand, 1942 | 第41-48页 |
1. 台湾迹额叶蝉Agrica arisana (Matsumura, 1914) | 第42-46页 |
2. 雅安迹额叶蝉,新种Agrica yaanensis sp. nov | 第46-48页 |
(二)竹额垠叶蝉属Bambusimukaria Chen et Yang, 2016 | 第48-51页 |
3. 五斑竹额垠叶蝉Bambusimukaria quinquepunctata Chen et Yang, 2016 | 第49-51页 |
(三)平额叶蝉属Flatfronta Chen & Li, 1997 | 第51-55页 |
4. 叉突平额叶蝉Flatfronta pronga Chen et Li, 1997 | 第52-55页 |
(四)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 1908 | 第55-68页 |
5. 白斑额垠叶蝉Mukaria albinotata Cai et Ge, 1996 | 第58-60页 |
6. 黄片额垠叶蝉Mukaria flavida Cai et Ge, 1996 | 第60页 |
7. 李氏额垠叶蝉Mukaria lii Yang et Chen, 2011 | 第60-62页 |
8. 斑翅额垠叶蝉Mukaria maculata (Matsumura, 1912) | 第62-64页 |
9. 黑额垠叶蝉Mukaria nigra Kuoh et Kuoh, 1983 | 第64-66页 |
10. 条纹额垠叶蝉,新种Mukaria striola sp. nov | 第66-68页 |
(五)痕叶蝉属Mohunia Distant, 1908 | 第68-78页 |
11. 双带痕叶蝉Mohunia bifasciana Li et Chen, 1999 | 第70-72页 |
12. 内突痕叶蝉Mohunia introspina Chen et Yang, 2007 | 第72-74页 |
13. 红斑痕叶蝉,中国新纪录Mohunia splendens Distant, 1908 | 第74-76页 |
14. 腹突痕叶蝉Mohunia ventrospina Chen et Li, 2007 | 第76-78页 |
(六)新痕叶蝉属Neomohunia Chen & Li, 2007 | 第78-84页 |
15. 双突新痕叶蝉,新种Neomohunia biprocessa sp. nov | 第79-82页 |
16. 塔纹新痕叶蝉Neomohunia pyramida (Li et Chen, 1999) | 第82-84页 |
(七)类额垠叶蝉属,新属Paramukaria gen. nov | 第84-97页 |
17. 竹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bambusana (Li et Chen, 1999) , comb. nov | 第86-89页 |
18. 白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pallipes (Li et Chen,1999) comb. nov. | 第89-91页 |
19. 黄褐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testacea (Li et Chen, 2009) comb. nov. | 第91-93页 |
20. 橘红类额垠叶蝉,新种Paramukaria tangerine sp. nov | 第93-95页 |
21. 沿河类额垠叶蝉,新组合Paramukaria yanheensis (Chen ,Yang et Li,2012) comb. nov | 第95-97页 |
(八) 类痕叶蝉属Paramohunia Chen & Li, 2007 | 第97-100页 |
22. 端斑类痕叶蝉Paramohunia notata (Li et Chen, 1999) | 第98-100页 |
(九) 拟痕叶蝉属Pseudomohunia Chen et Li, 2007 | 第100-103页 |
23. 黑带拟痕叶蝉Pseudomohunia nigrifascia Li, Chen et Zhang, 2007 | 第101-103页 |
(十)条背叶蝉属Tiaobeinia Chen & Li, 2008 | 第103-111页 |
24. 双锥条背叶蝉Tiaobeinia bisubula Chen et Li, 2008 | 第104-107页 |
25. 峨眉条背叶蝉Tiaobeinia emeiensis Chen et Yang, 2008 | 第107-109页 |
26. 弯突条背叶蝉Tiaobeinia wantuia Chen , Yang et Li, 2012 | 第109-111页 |
三 小结与讨论 | 第111-112页 |
第四章 区系分析 | 第112-120页 |
一、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 第112-113页 |
二、中国额垠叶蝉族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 第113-119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119-120页 |
第五章 系统发育研究 | 第120-128页 |
一、建树软件与方法 | 第120-121页 |
(一)系统学的建树方法 | 第120-121页 |
(二)建树软件 | 第121页 |
二、外群选择 | 第121页 |
三、系统发育分析 | 第121-126页 |
(一)选择特征及特征性状 | 第121-123页 |
(二)性状编码 | 第123页 |
(三)PAUP 4.0 运行 | 第123-126页 |
四、结果 | 第126-127页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127-128页 |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一、主要结果 | 第128-130页 |
(一)比较形态学研究 | 第128页 |
(二)分类研究 | 第128-129页 |
(三)区系分析 | 第129页 |
(四)系统发育研究 | 第129-130页 |
二、本文创新之处 | 第130-131页 |
三、本文不足之处 | 第131页 |
四、今后需加强的工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附录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