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新能源储能材料 | 第10-11页 |
1.1.1 新能源储能材料简介 | 第10页 |
1.1.2 新能源储能材料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 碳基储能材料 | 第11-14页 |
1.2.1 碳基储能材料简介 | 第11页 |
1.2.2 碳基储能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方面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3 碳基储能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多孔碳 | 第14-16页 |
1.3.1 多孔碳材料简介 | 第14-15页 |
1.3.2 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1.3.3 气凝胶多孔碳材料 | 第15-16页 |
1.4 生物质 | 第16-17页 |
1.4.1 生物质材料简介 | 第16页 |
1.4.2 生物质材料的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浒苔多级孔碳材料的可控合成 | 第18-44页 |
2.1 前言 | 第18-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2.3 材料制备 | 第20-21页 |
2.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21-22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21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1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1-22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2页 |
2.3.5 BET比表面积测试 | 第22页 |
2.3.6 激光拉曼光谱 | 第22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2-23页 |
2.4.1 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表征 | 第22-23页 |
2.4.2 超级电容器性能表征 | 第23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3-43页 |
2.5.1 不同碳化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23-27页 |
2.5.2 不同碳化温度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7-29页 |
2.5.3 不同活化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 第29-35页 |
2.5.4 不同活化温度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5-38页 |
2.5.5 不同活化温度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8-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浒苔多孔碳材料与Co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44-50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3.2.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4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3.2.3 材料制备 | 第45页 |
3.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4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浒苔多孔碳材料与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8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50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4.2.3 材料制备 | 第51页 |
4.3 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