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22页 |
| ·生物医用材料 | 第7-9页 |
| ·生物医用材料 | 第7-8页 |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8页 |
|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 | 第8-9页 |
|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 第9-13页 |
| ·材料引发凝血的机理 | 第10-11页 |
| ·材料抗凝血理论发展 | 第11-13页 |
| ·"维持正常构象"假说 | 第12-13页 |
| ·"维持自然状态"说 | 第13页 |
| ·聚氨酯生物材料及其改性方法 | 第13-15页 |
| ·聚氨酯的结构和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 | 第14页 |
| ·表面改性对表面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表面固定亲水性物质的不凝血性 | 第15-17页 |
| ·带负电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第16页 |
| ·带正电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第16页 |
| ·电中性基团单体亲水性改性 | 第16-17页 |
| ·计算机模拟 | 第17-21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7-19页 |
| ·软件介绍 | 第19页 |
| ·蛋白质-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19-21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第2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体系的构建 | 第22-30页 |
| ·模拟对象 | 第22-24页 |
| ·凝血十二因子(FXⅡ)九肽片段 | 第22-23页 |
| ·纤维蛋白原P1片段 | 第23-24页 |
| ·材料表面 | 第24页 |
| ·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24-30页 |
|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模型的构建 | 第24-26页 |
| ·九肽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26-28页 |
| ·P1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28-30页 |
| 第3章 凝血十二因子(FXⅡ)九肽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30-39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0-37页 |
| ·均方根偏移分析 | 第30-34页 |
| ·二面角分布 | 第34-35页 |
| ·构象伸缩性分析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4章 纤维蛋白原P1片段与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39-47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5页 |
| ·均方根偏移分析 | 第39-42页 |
| ·二面角分布 | 第42-44页 |
| ·构象伸缩性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接枝率的选择 | 第47-63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工作条件 | 第47页 |
| ·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P1片段与不同接枝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亲水性结构修饰的聚氨酯材料表面相互作用体系模型的构建 | 第47-51页 |
| ·九肽片段与不同接枝率材料表面模型相互作用体系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56页 |
| ·均方根偏移分析 | 第51-53页 |
| ·二面角分布 | 第53-54页 |
| ·构象伸缩性分析 | 第54-56页 |
| ·P1片段与不同接枝率材料表面模型相互作用体系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61页 |
| ·均方根偏移分析 | 第56-58页 |
| ·二面角分布 | 第58-60页 |
| ·构象伸缩性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