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综述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概述 | 第10-18页 |
1.2.1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2 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2.3 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1.2.4 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5 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3 贵金属/ZnO复合材料概述 | 第18-19页 |
1.3.1 ZnO材料简介 | 第18-19页 |
1.3.2 贵金属/ZnO复合电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2 样品制备方法与测试仪器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21-22页 |
2.2.1 靶材及化学试剂 | 第21页 |
2.2.2 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 | 第21-22页 |
2.3 样品结构表征 | 第22-27页 |
2.3.1 台阶仪 | 第22-23页 |
2.3.2 X-射线衍射仪 | 第23-24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2.3.4 X射线能谱分析仪 | 第24-25页 |
2.3.5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5-26页 |
2.3.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谱 | 第26-27页 |
2.4 样品性能表征 | 第27-29页 |
2.4.1 紫外-可见光谱仪 | 第27页 |
2.4.2 电化学工作站 | 第27-29页 |
3 Ag纳米颗粒薄膜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吸收峰的调控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3.2.1 Ag纳米颗粒薄膜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Ag纳米颗粒薄膜的表征 | 第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3.3.1 Ag纳米颗粒薄膜的共振吸收 | 第30-32页 |
3.3.2 Ag纳米颗粒薄膜的晶体结构 | 第32页 |
3.3.3 不同基片温度生长的Ag纳米颗粒薄膜的表面形貌 | 第32-35页 |
3.3.4 不同薄膜厚度的Ag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4 Ag纳米颗粒修饰ZnO薄膜光电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1 ZnO/Ag复合纳米薄膜的制备 | 第41-42页 |
4.2.2 ZnO/Ag复合纳米薄膜光学性能和结构的表征 | 第42页 |
4.2.3 ZnO/Ag复合纳米薄膜光电性能的表征 | 第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4.3.1 ZnO/Ag复合纳米结构的实验思路 | 第42-44页 |
4.3.2 ZnO/Ag复合纳米薄膜结构和形貌 | 第44-46页 |
4.3.3 ZnO/Ag复合纳米薄膜光学性能 | 第46-47页 |
4.3.4 ZnO/Ag复合纳米薄膜光电性能 | 第47-51页 |
4.3.5 ZnO/Ag复合纳米薄膜可能的电子转移过程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