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1.2.1 竹类植物 | 第10-11页 |
1.2.2 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 | 第11页 |
1.3 竹类植物的生态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降温增湿功能 | 第11-12页 |
1.3.2 释放空气负离子功能 | 第12-13页 |
1.3.3 净化空气功能 | 第13-14页 |
1.3.3.1 滞尘功能 | 第13页 |
1.3.3.2 杀菌功能 | 第13-14页 |
1.3.3.3 吸收有害气体功能 | 第14页 |
1.3.4 固碳释氧功能 | 第14-15页 |
1.3.5 降噪功能 | 第15-16页 |
1.3.6 小结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竹类植物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 第18-3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1 样地与竹类植物选择 | 第18-19页 |
2.2.2 测定时间与方法 | 第19页 |
2.3 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0-37页 |
2.4.1 不同竹类植物降温效应定量分析 | 第21-27页 |
2.4.1.1 夏季 | 第21-24页 |
2.4.1.2 秋季 | 第24-27页 |
2.4.2 不同竹类植物增湿效应定量分析 | 第27-33页 |
2.4.2.1 夏季 | 第27-30页 |
2.4.2.2 秋季 | 第30-33页 |
2.4.3 不同竹类植物人体舒适度评价 | 第33-35页 |
2.4.4 竹类植物降温增湿效应与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2.5 小结 | 第37-39页 |
3 竹类植物释放空气负离子效应研究 | 第39-7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3.2.1 样地与竹类植物选择 | 第39页 |
3.2.2 测定时间与方法 | 第39页 |
3.3 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0-68页 |
3.4.1 不同竹类植物空气负离子浓度定量分析 | 第41-55页 |
3.4.1.1 春季 | 第41-44页 |
3.4.1.2 夏季 | 第44-47页 |
3.4.1.3 秋季 | 第47-50页 |
3.4.1.4 冬季 | 第50-53页 |
3.4.1.5 全年 | 第53-55页 |
3.4.2 不同竹类植物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分析 | 第55-66页 |
3.4.2.1 春季 | 第55-57页 |
3.4.2.2 夏季 | 第57-60页 |
3.4.2.3 秋季 | 第60-62页 |
3.4.2.4 冬季 | 第62-64页 |
3.4.2.5 全年 | 第64-66页 |
3.4.3 竹类植物释放空气负离子效应与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66-67页 |
3.4.4 竹类植物释放空气负离子效应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68页 |
3.5 小结 | 第68-70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试验竹种 | 第79-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
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