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时代背景、内容、地位第11-21页
 一、邓小平发展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第11-14页
  (一) 立足于国际背景谋发展第11-12页
  (二) 实现拔乱反正的现实需要第12-13页
  (三) 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第13-14页
 二、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4-18页
  (一) 发展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第14-15页
  (二) 发展战略:温饱、小康、中等发达的"三步走"第15-16页
  (三) 发展效益: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第16-17页
  (四) 发展目的: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价值尺度第17-18页
 三、客观地评价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地位第18-21页
  (一)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18-19页
  (二)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第19-21页
第二章 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内容、地位第21-29页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第21-23页
  (一) 科学发展观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第21-22页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第22页
  (三)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第22-23页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23-26页
  (一) 第一要义:发展第23-24页
  (二) 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第24-25页
  (三)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25-26页
  (四)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第26页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第26-29页
  (一)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发展观创新的理论品格第26-27页
  (二) 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创新,创造性地继承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第27-28页
  (三)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第28-29页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第29-36页
 一、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石第29-31页
  (一) 邓小平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框架第29页
  (二) 邓小平发展理论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第29-30页
  (三) 邓小平发展理论为科学发展观坚持在辩证否定中求发展提供了指导第30-31页
 二、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发展理论基础上的坚持与发展第31-33页
  (一) 综合平衡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31-32页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技自主创新第32页
  (三)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兼顾效率与公平第32-33页
 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丰富与补充第33-36页
  (一) 从稳定发展到科学发展第33-34页
  (二) 从富裕社会到和谐社会第34页
  (三) 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到四位一体第34-36页
第四章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第36-40页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伟大复兴第36-37页
  (一) 坚持批判性反思,为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第36页
  (二) 坚持求真务实,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36-37页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第37-40页
  (一) 构建和谐自然,实现绿色发展第37-38页
  (二) 坚持特色优势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第38页
  (三) 加快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化建设,实现共同发展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美国民主宪政体制之重塑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