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及性质 | 第8-14页 |
2.1 人格权及其商品化的概念 | 第8-9页 |
2.1.1 人格权的概念 | 第8-9页 |
2.1.2 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 | 第9页 |
2.2 人格权商品化的性质 | 第9-14页 |
2.2.1 财产权说 | 第10页 |
2.2.2 新型权利说 | 第10-11页 |
2.2.3 人格权说 | 第11-12页 |
2.2.4 本文的观点 | 第12-14页 |
第3章 人格权商品化对人格权理论的影响 | 第14-20页 |
3.1 对人格权自身体系的影响 | 第14-17页 |
3.1.1 对人格权专属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3.1.2 对人格权内容的影响 | 第15-16页 |
3.1.3 对人格权权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3.1.3.1 传统中对人格权权能的认识 | 第16-17页 |
3.1.3.2 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格权权能的积极利用 | 第17页 |
3.2 对人格权救济手段的影响 | 第17-20页 |
3.2.1 丰富了人格权请求权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3.2.2 有助于将不当得利请求权纳入人格权救济手段 | 第18-20页 |
第4章 人格权商品化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 第20-28页 |
4.1 许可中的问题 | 第20-25页 |
4.1.1 人格权中财产性利益保护的分歧 | 第21-22页 |
4.1.2 商品化实践中具体人格权边界的模糊 | 第22-24页 |
4.1.2.1 不同人格权概念的混淆 | 第22-23页 |
4.1.2.2 肖像权概念的膨胀 | 第23-24页 |
4.1.3 人格权人的社会责任缺位 | 第24-25页 |
4.2 继承中的问题 | 第25-26页 |
4.2.1 继承对象不明晰 | 第25-26页 |
4.3 转让中的问题 | 第26-28页 |
4.3.1 法人人格权之争 | 第26-27页 |
4.3.2 法人人格权转让的实践困境 | 第27-28页 |
第5章 基于人格权商品化对未来民法典的立法建议 | 第28-36页 |
5.1 对人格权商品化的原则限制 | 第28-31页 |
5.1.1 人格自治原则 | 第28-29页 |
5.1.2 公序良俗原则 | 第29-30页 |
5.1.3 表达自由原则 | 第30-31页 |
5.2 完善关于人格权商品化的法律规则 | 第31-36页 |
5.2.1 构建人格权体系的开放式结构 | 第31-32页 |
5.2.2 划出人格权商品化的边界 | 第32-33页 |
5.2.3 将不当得利请求权纳入人格权救济手段 | 第33-34页 |
5.2.4 明确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期限 | 第34-3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