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MDA与代码生成 | 第10-11页 |
| 1.1.2 代码生成的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代码生成器与代码生成工具 | 第12-13页 |
| 1.2.3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UML在代码生成中的相关概念 | 第15-29页 |
| 2.1 模型驱动体系结构 | 第15-27页 |
| 2.1.1 模型驱动开发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2.1.2 模型驱动开发的基本架构 | 第16-18页 |
| 2.1.3 模型驱动开发的方法 | 第18-21页 |
| 2.1.4 模型驱动开发的优势 | 第21-22页 |
| 2.1.5 UML在代码生成中的作用 | 第22-27页 |
| 2.2 代码生成技术 | 第27-28页 |
| 2.2.1 代码生成器模型 | 第27页 |
| 2.2.2 典型的代码生成方式 | 第27-2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状态图在代码生成中的映射规则 | 第29-45页 |
| 3.1 状态图中的元素 | 第29-31页 |
| 3.1.1 状态简介 | 第29-30页 |
| 3.1.2 状态图的转换 | 第30-31页 |
| 3.2 状态图在代码生成中的映射 | 第31-41页 |
| 3.3 状态图模型存储与信息的提取设计 | 第41-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活动图到代码的映射规则 | 第45-55页 |
| 4.1 活动图的元素及代码自动生成 | 第45-50页 |
| 4.1.1 活动图中的节点 | 第45-48页 |
| 4.1.2 活动图中的边 | 第48-49页 |
| 4.1.3 活动图中的其它情况 | 第49-50页 |
| 4.2 活动图的信息的存储与信息提取 | 第50-51页 |
| 4.3 活动图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 第51-54页 |
| 4.3.1 活动图中各个元素的关系 | 第52页 |
| 4.3.2 活动图的信息的提取 | 第52-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代码生成的应用实例 | 第55-67页 |
| 5.0 代码生成相关技术 | 第55-60页 |
| 5.0.1 Dom4j在代码生成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 5.0.2 velocity模板引擎在代码生成中的应用 | 第56-60页 |
| 5.1 进栈出栈实例在代码生成中的应用 | 第60-66页 |
| 5.2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 第67-69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7页 |
| 6.2 未来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