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 第15-19页 |
1.2.1 媒介融合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报业全媒体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国内报业全媒体发展概述 | 第22-28页 |
2.1 目前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2-23页 |
2.1.1 可行性:新媒体技术提升和媒介政策出现 | 第22页 |
2.1.2 必要性:受众需求变化和媒介市场改变 | 第22-23页 |
2.2 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形式 | 第23-25页 |
2.2.1 组织层面上:报业内部结构重整 | 第23-24页 |
2.2.2 功能层面上:报业的跨媒体融合 | 第24页 |
2.2.3 全局层面上:报业全媒体生态圈 | 第24-25页 |
2.3 我国报业全媒体融合案例 | 第25-28页 |
2.3.1《南方周末》——报业全媒体发展标杆 | 第25-26页 |
2.3.2《华西都市报》——走在全媒体改革前沿 | 第26-28页 |
第3章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概述 | 第28-37页 |
3.1 重庆报业相关背景及现状 | 第28-32页 |
3.1.1 历史背景:拥有辉煌历史的重庆报业 | 第28-29页 |
3.1.2 发展现状:遭遇转折点的重庆报业 | 第29-32页 |
3.2 目前重庆报业全媒体多种出版形式 | 第32-37页 |
3.2.1 办网站 | 第33-34页 |
3.2.2 手机报 | 第34-35页 |
3.2.3 手机移动客户端 | 第35-36页 |
3.2.4 官方微博、微信 | 第36-37页 |
第4章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历程 | 第37-42页 |
4.1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7-39页 |
4.1.1 起步阶段:应对全媒体(2004—2008) | 第37页 |
4.1.2 发育阶段:利用全媒体(2009—2012) | 第37-38页 |
4.1.3 成长阶段:全媒体化(2013—至今) | 第38-39页 |
4.2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三个层面 | 第39-42页 |
4.2.1 拓宽新媒体传播渠道 | 第39-40页 |
4.2.2 融合新媒体传播平台 | 第40-41页 |
4.2.3 构建报业全媒体产业链 | 第41-42页 |
第5章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的特征与模式 | 第42-48页 |
5.1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的特征 | 第42-45页 |
5.1.1 基于传播渠道方面的特征 | 第42-43页 |
5.1.2 基于业务结构方面的特征 | 第43-44页 |
5.1.3 基于发展过程方面的特征 | 第44-45页 |
5.2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的模式 | 第45-48页 |
5.2.1 报网合一模式:融合式全媒体 | 第45-46页 |
5.2.2 报网分立模式:扩张式全媒体 | 第46-47页 |
5.2.3 联合发展模式:联合式全媒体 | 第47-48页 |
第6章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 第48-55页 |
6.1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48-50页 |
6.1.1 区域性受到限制 | 第48-49页 |
6.1.2 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49页 |
6.1.3 人才培养力度欠缺 | 第49-50页 |
6.2 重庆报业全媒体发展应对策略 | 第50-55页 |
6.2.1 改革报业体制机制 | 第50-51页 |
6.2.2 优化组织架构 | 第51页 |
6.2.3 拓宽全媒体产业链 | 第51-52页 |
6.2.4 细分报业市场 | 第52-53页 |
6.2.5 创新全媒体内容 | 第53页 |
6.2.6 注重人才培养 | 第53-55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