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研究--以我国公务员为研究对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相关理论 | 第9-14页 |
1.2.1 我国公务员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2 腐败的定义 | 第10-12页 |
1.2.3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研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反腐倡廉发展历程及公务员腐败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2.1 我国反腐倡廉发展历程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建国初期的反腐倡廉策略 | 第16页 |
2.1.2 改革开放初期的反腐倡廉策略 | 第16-17页 |
2.1.3 现阶段的反腐倡廉策略 | 第17-18页 |
2.2 我国公务员腐败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2.2.1 腐败的主体层次越来越高 | 第18页 |
2.2.2 腐败的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 第18页 |
2.2.3 腐败运用的手段越来越复杂 | 第18-19页 |
2.2.4 腐败的隐蔽性越来越强 | 第19页 |
2.3 公务员腐败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 第19-23页 |
2.3.1 腐败的成因 | 第19-20页 |
2.3.2 公务员腐败的危害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借鉴 | 第23-28页 |
3.1 美国、瑞典、香港反腐倡廉分析 | 第23-25页 |
3.1.1 美国的反腐倡廉体系分析 | 第23-24页 |
3.1.2 瑞典的反腐倡廉体系分析 | 第24页 |
3.1.3 香港的反腐倡廉体系分析 | 第24-25页 |
3.2 发达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的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3.2.1 科学合理的体系设置 | 第25页 |
3.2.2 反腐机构的独立运作 | 第25-26页 |
3.2.3 法律制度的保障地位 | 第26页 |
3.2.4 公民参与的监督作用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反腐倡廉举措及其成效 | 第28-32页 |
4.1 我国反腐倡廉举措 | 第28-30页 |
4.1.1 成立中央及地方各级巡视组 | 第28页 |
4.1.2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第28-29页 |
4.1.3 开展“裸官”清理工作 | 第29页 |
4.1.4 扩大反腐国际合作 | 第29-30页 |
4.2 我国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 | 第30-32页 |
4.2.1 提高了我国公务员整体思想素质 | 第30页 |
4.2.2 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 第30-31页 |
4.2.3 减少了公务员腐败的机会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我国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32-40页 |
5.1 我国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5.1.1 反腐机构分工不明确 | 第32页 |
5.1.2 反腐制度不完善 | 第32-33页 |
5.1.3 制度执行力不强 | 第33-34页 |
5.1.4 反腐败法律不够完善 | 第34页 |
5.2 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建议 | 第34-40页 |
5.2.1 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 | 第34-35页 |
5.2.2 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 | 第35-36页 |
5.2.3 完善反腐倡廉法治建设 | 第36-38页 |
5.2.4 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执行力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