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1000核电站安全壳破坏机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核电站安全壳简介 | 第10-11页 |
1.3 内压作用下安全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抗震理论研究及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4.1 静力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4.2 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4.3 动力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4.4 能量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5 安全壳抗震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6 土-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内压作用下CPR1000安全壳的破坏机理研究 | 第17-32页 |
2.1 CPR1000安全壳组成 | 第17-18页 |
2.2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2.2.1 混凝土和预应力筋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 | 第19-20页 |
2.2.2 普通钢筋的模拟 | 第20页 |
2.3 边界条件及计算规模 | 第20页 |
2.4 安全壳材料模型 | 第20-22页 |
2.4.1 混凝土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20-22页 |
2.4.2 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和钢衬里材料参数 | 第22页 |
2.5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22-30页 |
2.5.1 预应力筋的内力 | 第22-24页 |
2.5.2 混凝土部分的应力分布 | 第24-25页 |
2.5.3 混凝土的开裂过程 | 第25-26页 |
2.5.4 钢衬里应力分析 | 第26-28页 |
2.5.5 变形分析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刚性基础上CPR1000安全壳地震反应分析 | 第32-41页 |
3.1 地震反应分析步骤及地震波输入 | 第32-33页 |
3.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3.2.1 模态分析 | 第33-35页 |
3.2.2 阻尼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 地震反应分析 | 第36-40页 |
3.3.1 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36-38页 |
3.3.2 位移反应分析 | 第38-39页 |
3.3.3 应力反应分析及开裂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安全壳粘弹性边界模型的地震损伤分析 | 第41-59页 |
4.1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41-42页 |
4.1.1 粘弹性人工边界公式 | 第41-42页 |
4.1.2 安全壳粘弹性边界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4.2 地震作用分析步骤及地震波输入 | 第42-43页 |
4.3 安全壳动力特性分析 | 第43-45页 |
4.3.1 模态分析 | 第43-45页 |
4.3.2 阻尼的确定 | 第45页 |
4.4 安全壳地震反应分析 | 第45-58页 |
4.4.1 预应力筋内力 | 第45-47页 |
4.4.2 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47-49页 |
4.4.3 位移反应分析 | 第49-51页 |
4.4.4 应力反应分析及开裂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4.4.5 钢衬里应力分析 | 第55-56页 |
4.4.6 变形分析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