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发电厂燃料车间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7-26页 |
·现场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现场管理的内涵 | 第17-18页 |
·现场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 第18页 |
·现场管理的特点 | 第18-19页 |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 第19-21页 |
·燃料车间运行系统概述 | 第21-26页 |
·燃料运输系统概述 | 第21-22页 |
·煤场设备概述 | 第22页 |
·筛碎设备概述 | 第22-23页 |
·煤质变化对输煤设备的影响 | 第23-24页 |
·煤质变化对燃煤锅炉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3章 马头发电厂燃料车间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5页 |
·马头发电厂燃料车间概况 | 第26-27页 |
·组织概况 | 第26页 |
·管理概况 | 第26-27页 |
·马头发电厂输煤系统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马头发电厂配煤掺烧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煤罐和煤场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配煤掺烧管理现状分析 | 第31页 |
·配煤掺烧具体方案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马头发电厂煤泥掺烧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燃料车间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46页 |
·犁煤器不能动作 | 第35-37页 |
·案例 | 第35-36页 |
·原因分析 | 第36-37页 |
·锅炉飞灰可燃物升高 | 第37-38页 |
·案例 | 第37页 |
·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锅炉负荷煤质差 | 第38-40页 |
·案例 | 第38-39页 |
·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大块杂物导致给煤机跳闸 | 第40-41页 |
·案例 | 第40页 |
·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入炉燃料热值严重偏低 | 第41-44页 |
·案例 | 第41-42页 |
·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配煤掺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页 |
·配煤掺烧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原因分析 | 第44页 |
·煤泥掺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煤泥掺烧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第5章 燃料车间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46-56页 |
·优化设备管理措施 | 第46-47页 |
·完善燃料贮存管理工作 | 第47-49页 |
·明确燃料贮存管理工作的意义 | 第47页 |
·加强燃料贮存管理预防煤质下降 | 第47-49页 |
·加强燃料贮存管理降低库存损耗 | 第49页 |
·合理配煤掺烧消除不同煤质对机组运行的负面影响 | 第49-52页 |
·马头发电厂最佳配煤掺烧方案原则 | 第50页 |
·马头发电厂最佳配煤掺烧指标 | 第50-52页 |
·马头发电厂煤场分布改进措施 | 第52页 |
·马头发电厂煤罐管理改进措施 | 第52页 |
·完善煤泥掺烧措施消除对机组运行的负面影响 | 第52-56页 |
·煤泥掺烧组织措施 | 第52-53页 |
·煤泥掺烧技术措施 | 第53-55页 |
·煤泥掺烧安全措施 | 第55页 |
·最佳煤泥掺烧方案 | 第55-56页 |
第6章 加强燃料车间管理的建议 | 第56-58页 |
·优化燃料车间管理流程 | 第56-57页 |
·加强燃料车间员工培训管理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详细摘要 | 第65-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