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磨矿过程仿真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工业过程模型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磨矿过程模型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存在问题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面向磨矿过程仿真平台的对象模型建立 | 第16-40页 |
2.1 磨矿过程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 第16-19页 |
2.1.1 磨矿工艺流程简介 | 第16-17页 |
2.1.2 磨矿过程中的主要设备 | 第17-19页 |
2.2 磨矿过程仿真平台软件简介及其对仿真模型的要求 | 第19-24页 |
2.2.1 磨矿过程仿真平台软件简介 | 第19-22页 |
2.2.2 磨矿过程仿真平台对模型的要求 | 第22-24页 |
2.3 基于序贯模块法的磨矿过程工艺流程切割 | 第24-27页 |
2.4 磨矿过程单元模块模型的建立 | 第2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磨矿过程模型软件的设计 | 第40-50页 |
3.1 模型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第40-41页 |
3.2 模型软件功能设计 | 第41-42页 |
3.3 模型软件模型仿真模块的设计 | 第42-45页 |
3.3.1 单元模型模块的设计 | 第42-43页 |
3.3.2 模型解算算法模块的设计 | 第43-44页 |
3.3.3 序贯模块法收敛模块的设计 | 第44-45页 |
3.3.4 序贯模块法主程序模块运行机制设计 | 第45页 |
3.4 模型软件界面设计 | 第45-47页 |
3.5 模型软件外部通讯接口设计 | 第47-48页 |
3.6 模型软件超实时仿真设计 | 第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磨矿过程模型软件的开发 | 第50-66页 |
4.1 模型软件模型仿真模块的开发 | 第50-59页 |
4.1.1 单元模型模块的开发 | 第50-56页 |
4.1.2 模型解算算法模块的开发 | 第56-57页 |
4.1.3 序贯模块法收敛模块的开发 | 第57-58页 |
4.1.4 序贯模块法主程序模块运行机制的开发 | 第58-59页 |
4.2 模型软件界面的开发 | 第59-64页 |
4.2.1 主界面的开发 | 第59-61页 |
4.2.2 电机启停画面的开发 | 第61-62页 |
4.2.3 结构参数画面的开发 | 第62页 |
4.2.4 给矿边界条件画面的开发 | 第62-63页 |
4.2.5 模型内部运行状态趋势画面的开发 | 第63-64页 |
4.3 模型软件外部通讯接口的开发 | 第64-65页 |
4.4 模型软件超实时仿真的开发 | 第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磨矿过程模型软件实验研究 | 第66-74页 |
实验对象 | 第66页 |
实验目的 | 第66页 |
实验原理 | 第66页 |
5.1 磨矿过程开环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 第66-72页 |
5.1.1 正常工况下的仿真实验研究 | 第67-70页 |
5.1.2 异常工况下的仿真实验研究 | 第70-72页 |
5.2 模型软件通讯功能模块测试实验研究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的结论 | 第74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