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导论 | 第13-23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8-19页 |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9-21页 |
·本文可能的贡献 | 第21-23页 |
2 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3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 | 第23页 |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 | 第23-24页 |
·现代经济学时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 | 第24-27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7-36页 |
·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其范围 | 第27-29页 |
·关于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 | 第29-31页 |
·关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 第31-33页 |
·关于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成因 | 第33-34页 |
·关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 第34-36页 |
·现有研究评价 | 第36-39页 |
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39-55页 |
·公共服务的概念、属性及分类 | 第39-44页 |
·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39-40页 |
·公共服务的属性 | 第40-43页 |
·公共服务的分类 | 第43-44页 |
·公共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 第44-47页 |
·公共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4-45页 |
·公共服务的供给分析 | 第45-47页 |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透视 | 第47-55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界定 | 第49-50页 |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性 | 第50-52页 |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路径 | 第52-55页 |
4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分析三维框架 | 第55-69页 |
·有关制度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55-62页 |
·制度及其功能 | 第55-58页 |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58-61页 |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 第61-62页 |
·制度安排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 第62-64页 |
·社会对于公共服务制度诉求的必然性 | 第62-63页 |
·制度安排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函数关系 | 第63-64页 |
·制度安排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维分析框架 | 第64-69页 |
·正式制度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4-66页 |
·非正式制度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6-67页 |
·制度环境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7-69页 |
5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的制度变迁与现实状态分析 | 第69-89页 |
·建国后我国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 第69-75页 |
·我国城镇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 第69-72页 |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 第72-75页 |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供给的现状 | 第75-84页 |
·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的一般分析 | 第75-78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状态描述 | 第78-83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以2010年西南大旱为例 | 第83-84页 |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供给的效应 | 第84-89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84-86页 |
·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的影响 | 第86-89页 |
6 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因素分析 | 第89-107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分析--历史的根源 | 第89-92页 |
·农村财富流失机制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89-90页 |
·制度外供给模式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90-91页 |
·城乡二元人口管理制度与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91-92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分析--现实的因素 | 第92-99页 |
·城乡有别的建设型财政模式与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92-96页 |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逆向作用 | 第96-97页 |
·基层政府财权事权失衡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97-98页 |
·官员替代型决策机制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 第98-99页 |
·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分析--比较的结论 | 第99-107页 |
·日本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和成效 | 第100-102页 |
·韩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和成效 | 第102-103页 |
·中西方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层面的总体比较 | 第103-107页 |
7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式制度选择 | 第107-127页 |
·建立稳定的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第107-109页 |
·从总体上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 第107-108页 |
·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 | 第108-109页 |
·建立规范化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工合作制度 | 第109-113页 |
·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方式及其划分原则 | 第109-111页 |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责任 | 第111-112页 |
·确保基层政府拥有与事权相应的财权 | 第112-113页 |
·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113-116页 |
·转移支付制度的价值理念与特征 | 第113-114页 |
·规范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114-116页 |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 第116-122页 |
·完善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制度 | 第116-117页 |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117-119页 |
·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制度 | 第119-120页 |
·实现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 | 第120-122页 |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摊制度 | 第122-127页 |
·公共服务价值补偿的多元模式 | 第122-123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收益分享与成本分担的统一 | 第123-124页 |
·城乡一体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的目标 | 第124-127页 |
8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非正式制度创新 | 第127-139页 |
·公平正义观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27-131页 |
·西方正义理论的发展 | 第127-129页 |
·强化我国社会的公平正义观念 | 第129-131页 |
·国家发展观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31-134页 |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 | 第131-132页 |
·加快我国发展观的转变 | 第132-134页 |
·政府行政理念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34-139页 |
·行政理念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 第134页 |
·加快我国行政理念的转变 | 第134-139页 |
9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环境优化措施 | 第139-149页 |
·建立公共利益的有效表达机制 | 第139-142页 |
·我国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缺陷 | 第139-141页 |
·完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141-142页 |
·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约束机制 | 第142-145页 |
·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绩评价机制 | 第142-143页 |
·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143-145页 |
·完善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 第145-149页 |
·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及其模式 | 第145-147页 |
·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一主多元"机制 | 第147-149页 |
10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9-153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