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基线档次解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1.3 H.264标准解码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2 H.26 4基线档次解码器的基础知识 | 第18-28页 |
2.1 视频压缩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2.2 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基础知识 | 第19-24页 |
2.2.1 YUV图像采样格式 | 第19-20页 |
2.2.2 宏块和子块 | 第20-21页 |
2.2.3 片和图像 | 第21页 |
2.2.4 NAL单元 | 第21页 |
2.2.5 档次与等级 | 第21-23页 |
2.2.6 H.264解码器框图 | 第23-24页 |
2.3 H.264解码器的关键技术 | 第24-26页 |
2.3.1 熵解码技术 | 第24页 |
2.3.2 反量化和反变换 | 第24-25页 |
2.3.3 帧内预测 | 第25-26页 |
2.3.4 帧间预测 | 第26页 |
2.3.5 去块滤波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H.26 4基线档次解码器的设计与优化 | 第28-66页 |
3.1 总体结构 | 第28-30页 |
3.2 流处理器模块 | 第30-41页 |
3.2.1 循环寄存器 | 第30-31页 |
3.2.2 首“1”检测器 | 第31-33页 |
3.2.3 有限状态机 | 第33-35页 |
3.2.4 定长解码器 | 第35页 |
3.2.5 指数哥伦布解码器 | 第35-37页 |
3.2.6 CAVLC解码器 | 第37-41页 |
3.2.6.1 解码coeff_token | 第38-39页 |
3.2.6.2 解码T1符号 | 第39页 |
3.2.6.3 解码非零系数幅值 | 第39页 |
3.2.6.4 解码total_zeros | 第39页 |
3.2.6.5 解码run_before | 第39-40页 |
3.2.6.6 构成残差块 | 第40页 |
3.2.6.7 全零块检测 | 第40-41页 |
3.3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 | 第41-47页 |
3.3.1 基本算法 | 第41-43页 |
3.3.2 反量化部分 | 第43-44页 |
3.3.3 反变换部分 | 第44-46页 |
3.3.3.1 IDCT部分 | 第44-45页 |
3.3.3.2 转置部分 | 第45-46页 |
3.3.4 舍入部分 | 第46页 |
3.3.5 IQIT的流水线 | 第46-47页 |
3.4 帧内预测引擎 | 第47-55页 |
3.4.1 基本算法 | 第47-49页 |
3.4.2 结构框图 | 第49-50页 |
3.4.3 流水线 | 第50-52页 |
3.4.3.1 预读取阶段 | 第51-52页 |
3.4.3.2 预计算阶段 | 第52页 |
3.4.3.3 计算阶段 | 第52页 |
3.4.4 Intra_4×4预测模式解码器 | 第52-53页 |
3.4.5 滑动窗口 | 第53-54页 |
3.4.6 plane模式预计算 | 第54页 |
3.4.7 帧内预测器的PE | 第54-55页 |
3.5 帧间预测引擎 | 第55-60页 |
3.5.1 基本算法 | 第56页 |
3.5.2 结构框图 | 第56-57页 |
3.5.3 流水线 | 第57-58页 |
3.5.4 MV解码器 | 第58页 |
3.5.5 像素的帧间预测 | 第58-60页 |
3.5.5.1 读取阶段 | 第58-59页 |
3.5.5.2 插值阶段 | 第59-60页 |
3.6 去块滤波模块 | 第60-63页 |
3.6.1 基本算法 | 第61页 |
3.6.2 流水线 | 第61-62页 |
3.6.3 边界处理顺序 | 第62页 |
3.6.4 存储器 | 第62-63页 |
3.7 混合流水线控制模块 | 第63-6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H.26 4基线档次解码器的验证与实现 | 第66-80页 |
4.1 设计的功能仿真 | 第66-71页 |
4.1.1 流处理器模块 | 第66-68页 |
4.1.2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 | 第68页 |
4.1.3 帧内预测引擎 | 第68-69页 |
4.1.4 帧间预测引擎 | 第69页 |
4.1.5 去块滤波模块 | 第69-70页 |
4.1.6 功能仿真小结 | 第70-71页 |
4.2 设计的具体实现 | 第71-74页 |
4.2.1 逻辑综合 | 第71-72页 |
4.2.2 布局布线 | 第72-74页 |
4.3 设计的后仿真 | 第74-77页 |
4.3.1 流处理器模块 | 第74-75页 |
4.3.2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 | 第75页 |
4.3.3 帧内预测引擎 | 第75-76页 |
4.3.4 帧间预测引擎 | 第76页 |
4.3.5 去块滤波模块 | 第76-77页 |
4.3.6 后仿真小结 | 第77页 |
4.4 本设计与其他设计的比较 | 第77-80页 |
5 结论与不足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A | 第86-8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