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问题由来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1.2.1 农村生活污水及处理 | 第12-13页 |
1.2.2 太湖流域水体污然现状及水质 | 第13页 |
1.2.3 污水处理系统及长效管理机制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6页 |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1 立论(项)基础理论体系 | 第26页 |
2.2 调查研究理论 | 第26-27页 |
2.3 研究方法理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 第28-4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8-30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8页 |
3.1.2 村庄形态 | 第28-29页 |
3.1.3 人口情况 | 第29-30页 |
3.1.4 经济状况 | 第30页 |
3.1.5 村庄形象 | 第30页 |
3.2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特征 | 第30-34页 |
3.2.1 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种类 | 第30-32页 |
3.2.2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特征 | 第32-33页 |
3.2.3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征 | 第33-34页 |
3.3 太湖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 第34-40页 |
3.3.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 第34-35页 |
3.3.2 农村生活污水现行处理工艺 | 第35-36页 |
3.3.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管部门 | 第36页 |
3.3.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 | 第36-38页 |
3.3.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 第40-44页 |
4.1 运行管理主体不明确 | 第40页 |
4.2 对农村污水认识不到位 | 第40-41页 |
4.3 缺乏专业设施和专业运行维护人员 | 第41页 |
4.4 管理法规和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 第41-42页 |
4.5 管理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42页 |
4.6 管理工作不平衡 | 第42页 |
4.7 公众参与度不高 | 第42页 |
4.8 运行管理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 | 第44-49页 |
5.1 验收与移交体系 | 第44页 |
5.2 运行管理体制 | 第44-45页 |
5.3 专业管理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5.3.1 属地化运行管理模式 | 第45页 |
5.3.2 专业化社会运行管理模式 | 第45页 |
5.3.3 专门机构运行管理模式 | 第45-46页 |
5.3.4 专业公司运行管理模式 | 第46页 |
5.4 监管体系 | 第46-47页 |
5.4.1 构建职责明确的监管组织体系 | 第46-47页 |
5.4.2 建立规范科学的监管操作体系 | 第47页 |
5.4.3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47页 |
5.4.4 加强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 第47页 |
5.5 考核体系 | 第47-48页 |
5.6 资金保障体系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9-51页 |
6.2 创新点 | 第51-52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与课题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