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纺织、印染工业论文

活性黑5臭氧降解动力学与降解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1.1 活性偶氮染料第12-13页
    1.2 印染废水特点与污染危害性第13-16页
        1.2.1 印染废水特点第13-14页
        1.2.2 生物毒性与危害第14-16页
            1.2.2.1 毒性数据第14-15页
            1.2.2.2 致毒机理第15-16页
    1.3 常用处理方法概述第16-19页
        1.3.1 物理方法第16-17页
        1.3.2 化学方法第17-18页
        1.3.3 生物方法第18-19页
    1.4 臭氧氧化降解活性黑5的可行性与优势第19-20页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1 立题依据第20-22页
            1.5.1.1 研究现状与不足第20-21页
            1.5.1.2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第21-22页
        1.5.2 研究内容第22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与理论计算方法第23-28页
    2.1 实验试剂第23页
    2.2 臭氧降解染料装置第23-24页
    2.3 实验步骤第24-25页
    2.4 产物鉴定与分析方法第25-26页
    2.5 理论计算方法第26-28页
第三章 臭氧降解活性黑5动力学研究第28-34页
    3.1 臭氧降解活性黑5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3.2 各操作因素的影响第29-33页
        3.2.1 染料初始浓度第29-31页
        3.2.2 臭氧投入剂量第31-32页
        3.2.3 体系pH值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臭氧降解活性黑5产物鉴定与降解途径研究第34-56页
    4.1 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离子化技术与活性黑5分子质谱谱图特征第34-35页
    4.2 有机降解产物的鉴定第35-49页
    4.3 极性降解产物的鉴定第49-50页
    4.4 TOC去除与矿化程度研究第50-51页
    4.5 降解机制与降解途径第51-53页
    4.6 臭氧降解RB5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第53-54页
        4.6.1 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实验第53-54页
    4.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理论计算解释降解途径的研究第56-71页
    5.1 理论计算方法选择依据第56页
    5.2 前线电子密度理论解释降解途径第56-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分子标志物及病理学亚型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放疗
下一篇:放射治疗联合常山酮对荷瘤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