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合特性的淮山分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淮山的利用价值 | 第9-10页 |
·淮山的地理分布与分类 | 第10-11页 |
·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1-14页 |
·植物光合速率的差异性 | 第11页 |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13页 |
·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页 |
·薯蓣属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淮山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5-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种植概况 | 第15页 |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测定方法 | 第15页 |
·数据处理 | 第15-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6-18页 |
·淮山不同叶位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16页 |
·淮山第4位叶的光合-光响应 | 第16-17页 |
·淮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19页 |
3 基于光合特性的淮山聚类分析 | 第19-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种植概况 | 第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测定方法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20-23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23-24页 |
·各类型材料的光合生理指标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27页 |
·第1~3主成分的意义 | 第25-26页 |
·各类型材料的光合特点 | 第26-27页 |
4 不同类型淮山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2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种植概况 | 第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7页 |
·测定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海南材料与大陆材料的光合-光响应 | 第28-29页 |
·大陆材料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模拟 | 第29-30页 |
·大陆材料气孔导度的光响应 | 第30-31页 |
·大陆材料胞间CO_2浓度的光响应 | 第31页 |
·大陆材料蒸腾速率的光响应 | 第31-32页 |
·大陆材料水分利用率的光响应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海南与大陆材料抗寒能力的比较 | 第33-35页 |
·不同类型材料光合特性的差异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