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脂肪酸囊泡概述 | 第9-15页 |
1.2.1 脂肪酸囊泡的组成和特点 | 第9-11页 |
1.2.2 脂肪酸囊泡的结构和性质 | 第11-13页 |
1.2.3 脂肪酸囊泡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4 脂肪酸囊泡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3 囊泡的电形成方法简介 | 第15-20页 |
1.3.1 囊泡的电形成方法机理 | 第15-17页 |
1.3.2 涂膜方法对电形成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3 电形成装置的发展与改进 | 第18-20页 |
1.4 脂肪酸囊泡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4.1 脂肪酸基混合囊泡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2 脂肪酸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3 脂肪酸囊泡的研究展望 | 第23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1 实验原料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1 ITO电极上油酸囊泡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3.2 ITO电极上油酸混合体系囊泡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2.3.3 包封荧光素囊泡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2.3.4 装载五氟尿嘧啶药物囊泡的制备方法 | 第28页 |
2.3.5 药物释放的引发及释放速率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油酸囊泡的制备及电形成条件优化 | 第29-4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电形成方法制备油酸囊泡 | 第29-33页 |
3.2.1 PLASMA清洗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2 涂膜材料的选取 | 第31-33页 |
3.3 电形成条件的优化 | 第33-40页 |
3.3.1 涂膜厚度的优化 | 第33-34页 |
3.3.2 缓冲溶液种类的优化 | 第34-36页 |
3.3.3 温度的优化 | 第36-40页 |
3.4 电场参数的影响 | 第40-46页 |
3.4.1 交流电波形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3 电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3.5 油酸囊泡的稳定性与药物释放曲线测试 | 第46-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含油酸混合体系囊泡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性能的探究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油酸-油胺囊泡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的探究 | 第49-54页 |
4.3 油酸-DOPC囊泡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的探究 | 第54-60页 |
4.4 油酸-十六醇囊泡的制备及电场条件优化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