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1章 中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现状 | 第19-25页 |
1.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相关法律规定 | 第19-21页 |
1.1.1 国内立法 | 第19-20页 |
1.1.2 国际条约 | 第20-21页 |
1.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1.2.1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不足 | 第21-22页 |
1.2.2 不具有明确的“诉讼”形态 | 第22-23页 |
1.2.3 未充分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 | 第23-25页 |
第2章 域外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考察 | 第25-39页 |
2.1 英国 | 第25-29页 |
2.1.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概述 | 第25-26页 |
2.1.2 逮捕与羁押 | 第26-27页 |
2.1.3 合适成年人到场 | 第27-28页 |
2.1.4 保释风险评估 | 第28-29页 |
2.2 美国 | 第29-33页 |
2.2.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概述 | 第29-30页 |
2.2.2 逮捕与羁押 | 第30-32页 |
2.2.3 保释风险评估 | 第32-33页 |
2.3 德国 | 第33-36页 |
2.3.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概述 | 第33页 |
2.3.2 逮捕与羁押 | 第33-35页 |
2.3.3 少年帮助 | 第35-36页 |
2.4 日本 | 第36-39页 |
2.4.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概述 | 第36页 |
2.4.2 逮捕与羁押 | 第36-37页 |
2.4.3 观护措施 | 第37-39页 |
第3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实践探索 | 第39-50页 |
3.1 专门机构及办案人员 | 第39-42页 |
3.1.1 专门的未成年人检察机构 | 第39-41页 |
3.1.2 专门办案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 第41-42页 |
3.2 社会调查与风险评估 | 第42-45页 |
3.2.1 社会调查制度规范化 | 第42-44页 |
3.2.2 风险评估的因素和程序 | 第44-45页 |
3.3 律师参与审查逮捕 | 第45-47页 |
3.3.1 律师参与机制探索的成果 | 第45-46页 |
3.3.2 律师参与过程中的问题 | 第46-47页 |
3.4 发挥社会联动力量 | 第47-50页 |
3.4.1 个案办理中的社会帮教 | 第47-48页 |
3.4.2 建立专门的观护基地 | 第48-50页 |
第4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完善 | 第50-64页 |
4.1 完善社会调查与风险评估制度 | 第50-57页 |
4.1.1 社会调查的主体 | 第51-52页 |
4.1.2 社会调查的内容 | 第52-53页 |
4.1.3 风险评估的主体 | 第53-54页 |
4.1.4 风险评估的内容 | 第54-57页 |
4.2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 | 第57-61页 |
4.2.1 参与主体 | 第57-59页 |
4.2.2 听证程序 | 第59-60页 |
4.2.3 救济途径 | 第60-61页 |
4.3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 第61-64页 |
4.3.1 社会帮教 | 第62页 |
4.3.2 观护基地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