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包含度和核描述子的主动轮廓模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图像分割的聚类方法第14-15页
        1.1.1 K-means聚类第14页
        1.1.2 模糊聚类第14-15页
    1.2 图像分割的图切方法第15-17页
    1.3 图像分割的主动轮廓模型第17-20页
第二章 主动轮廓模型和水平集方法第20-28页
    2.1 Mumford-Shah模型第20页
    2.2 图像分割的水平集方法第20-22页
    2.3 基于边界的主动轮廓模型第22-23页
        2.3.1 Snakes模型第22页
        2.3.2 GAC模型第22-23页
    2.4 基于区域的主动轮廓模型第23-25页
        2.4.1 Mumford-Shah模型的概率理解第23-24页
        2.4.2 Chan-Vese模型第24-25页
    2.5 凸主动轮廓模型第25-26页
    2.6 无参数概率主动轮廓模型第26-28页
第三章 基于包含度的无参数概率主动轮廓模型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相关背景第29-30页
    3.3 方法提出第30-32页
        3.3.1 图像域的包含度第30-31页
        3.3.2 基于包含度的能量泛函第31-32页
        3.3.3 梯度流第32页
    3.4 实验分析第32-41页
        3.4.1 INDAC的水平集形式第32-33页
        3.4.2 INDAC的分割结果第33-37页
        3.4.3 对比实验第37-41页
    3.5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核描述子的主动轮廓模型第42-60页
    4.1 引言第42-44页
    4.2 相关背景第44-46页
        4.2.1 基于图论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第44页
        4.2.2 基于主动轮廓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第44-45页
        4.2.3 核描述子第45-46页
    4.3 方法提出第46-51页
        4.3.1 曲线的初始化第46-48页
        4.3.2 基于核描述子的主动轮廓模型第48-49页
        4.3.3 模型的修正和梯度流第49-51页
    4.4 实验分析第51-58页
    4.5 结论第58-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附录A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致谢第72-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1. 基本情况第74页
    2. 教育背景第74页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布式并行聚类的SAR图像变化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特征向量分析的极化SAR图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