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4-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2.1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 | 第16-18页 |
2.1.1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 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体系与方法 | 第26-33页 |
3.1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指标 | 第26-28页 |
3.1.1 盈利能力指标 | 第26-27页 |
3.1.2 安全能力指标 | 第27页 |
3.1.3 流动能力指标 | 第27-28页 |
3.1.4 发展能力指标 | 第28页 |
3.2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对象 | 第28-29页 |
3.3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3.3.1 各类分析方法简介及优缺点 | 第29-30页 |
3.3.2 因子分析法 | 第30-33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33-44页 |
4.1 数据的处理与检验 | 第33-35页 |
4.1.1 数据的描述 | 第33页 |
4.1.2 数据的处理 | 第33-34页 |
4.1.3 数据的检验 | 第34-35页 |
4.2 因子的选择与命名 | 第35-37页 |
4.2.1 方差贡献率及因子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4.2.2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的命名 | 第36-37页 |
4.3 分数的计算与排名 | 第37-44页 |
4.3.1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与得分函数 | 第37-38页 |
4.3.2 各因子得分值及综合因子得分值 | 第38-42页 |
4.3.3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 | 第42-44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的分析 | 第44-60页 |
5.1 安全能力分析 | 第44-47页 |
5.1.1 国有商业银行 | 第44-45页 |
5.1.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45-46页 |
5.1.3 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46-47页 |
5.2 发展能力分析 | 第47-50页 |
5.2.1 国有商业银行 | 第47-48页 |
5.2.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48-49页 |
5.2.3 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49-50页 |
5.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50-52页 |
5.3.1 国有商业银行 | 第50页 |
5.3.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50-51页 |
5.3.3 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51-52页 |
5.4 流动能力分析 | 第52-55页 |
5.4.1 国有商业银行 | 第52-53页 |
5.4.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53-54页 |
5.4.3 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54-55页 |
5.5 综合能力分析 | 第55-60页 |
5.5.1 国有商业银行 | 第55-56页 |
5.5.2 股份制商业银行 | 第56-58页 |
5.5.3 地方性商业银行 | 第58-60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60-66页 |
6.1 控制不良贷款,保证安全能力 | 第60-61页 |
6.2 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发展能力 | 第61-63页 |
6.3 着力保障收益,增强盈利能力 | 第63-64页 |
6.4 加强资金运用,兼顾流动能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