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外交》涉华文献研究(1989-2016)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第1章 《外交》概况 | 第14-17页 |
1.1 《外交》简介 | 第14页 |
1.2 《外交》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1.2.1 《外交》建立和发展 | 第14-15页 |
1.2.2 期刊与美国政府的立场 | 第15-16页 |
1.3 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冷战后《外交》涉华文献的内容 | 第17-33页 |
2.1 外交军事类 | 第17-23页 |
2.1.1 中美关系 | 第17-18页 |
2.1.2 中俄关系 | 第18-19页 |
2.1.3 中日关系 | 第19-20页 |
2.1.4 中国军事 | 第20-22页 |
2.1.5 中国外交政策 | 第22-23页 |
2.2 政治类 | 第23-25页 |
2.2.1 中国的民主进程 | 第23-24页 |
2.2.2 国内治理问题 | 第24-25页 |
2.3 经济类 | 第25-28页 |
2.3.1 经济改革与崛起 | 第25-26页 |
2.3.2 金融问题 | 第26-28页 |
2.4 社会文化类 | 第28-32页 |
2.4.1 健康问题 | 第29-30页 |
2.4.2 人口老龄化问题 | 第30-31页 |
2.4.3 环境问题 | 第31-32页 |
2.4.4 价值观问题 | 第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冷战后《外交》对华阶段性认知 | 第33-45页 |
3.1 1989 年-2001 年 | 第34-38页 |
3.1.1 中美关系 | 第34-35页 |
3.1.2 台湾问题 | 第35-37页 |
3.1.3 经济改革与崛起 | 第37-38页 |
3.2 2002 年-2011 年 | 第38-42页 |
3.2.1 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 | 第38-39页 |
3.2.2 中国外交政策 | 第39-40页 |
3.2.3 经济改革与崛起 | 第40页 |
3.2.4 台湾问题 | 第40-42页 |
3.3 2012 年-2016 年 | 第42-44页 |
3.3.1 中美关系 | 第42-43页 |
3.3.2 外交政策 | 第43-44页 |
3.3.3 中国国内问题 | 第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冷战后《外交》对华整体性认知 | 第45-57页 |
4.1 崛起的大国 | 第45-52页 |
4.1.1 关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变化 | 第45-47页 |
4.1.2 中国崛起的表现 | 第47-50页 |
4.1.3 中国崛起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4.2“旧秩序的适应者”还是“新秩序的构建者” | 第52-56页 |
4.2.1 在现行秩序下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 第53-54页 |
4.2.2 与美国和现行秩序对抗 | 第54页 |
4.2.3 在现行秩序之下积极构建新的规则 | 第54-56页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冷战后《外交》对华认知流变 | 第57-65页 |
5.1 冷战后《外交》对华认知流变的趋势和结点 | 第57-62页 |
5.1.1 对华认知流变的趋势 | 第57-58页 |
5.1.2 对华认知流变的结点 | 第58-62页 |
5.2 冷战后《外交》对华认知流变的原因 | 第62-64页 |
5.2.1 国际环境 | 第62-63页 |
5.2.2 对国家利益的秉持 | 第63页 |
5.2.3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 | 第63-64页 |
5.3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