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养血祛风饮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对IgE的影响

中英文缩略语表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8-9页
综述第9-19页
    1.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认识第9-12页
        1.1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9-10页
        1.2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的辨证分型第10-11页
        1.3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治疗的认识第11-12页
    2. 特应性皮炎的现代医学认识第12-18页
        2.1 发病机制第12-15页
        2.2 诊断方法及临床表现第15页
        2.3 治疗第15-18页
    3. 血清IgE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第18-19页
资料与方法第19-23页
    1. 一般资料第19页
    2. 诊断标准第19-20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9-20页
        2.2 中医诊断标准第20页
        2.3 纳入标准第20页
        2.4 排除标准第20页
    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1 分组第20页
        3.2 治疗方法第20-21页
    4. 观察方法第21-22页
        4.1 评分标准第21页
        4.2 疗程及观察方法第21-22页
    5. 实验室检测第22页
    6. 疗效评定标准第22页
    7. 安全性评价第22页
    8. 统计方法第22-23页
实验结果第23-25页
    1. 病例脱落情况第23页
    2. 临床疗效比较第23-25页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第23页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第23-24页
        2.3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积分比较第24页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的比较第24-25页
讨论第25-34页
    1.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第25页
    2. 对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5页
    3.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25-26页
    4.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第26-27页
    5. 自拟养血祛风饮组方分析第27-31页
        5.1 自拟养血祛风饮方药物组成第27页
        5.2 自拟养血祛风饮的方药来源及配伍意义第27-29页
        5.3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第29-31页
        5.4 中药对血清总IgE的影响第31页
    6. 实验结果分析第31-32页
        6.1 养血祛风饮的临床疗效分析第31页
        6.2 养血祛风饮对血清总IgE的影响第31-32页
        6.3 养血祛风饮的安全性分析第32页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32-34页
结论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附件第41-42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42-44页
个人简历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深斋与《伤寒名数解》研究
下一篇:毒消肝清丸对肝硬化大鼠肠道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