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伤痛记忆—分析基弗绘画艺术中材料符号的意义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0页 |
| 第二章 二战遗风下基弗艺术的产生 | 第10-14页 |
| 2.1 基弗所处时代与文化背景 | 第10-12页 |
| 2.2 基弗的知识文化结构对其艺术形成的作用 | 第12-13页 |
| 2.2.1 艺术造诣源于多种知识的融合 | 第12页 |
| 2.2.2 基弗艺术理念形成 | 第12-13页 |
| 2.3 战争过境后基弗艺术话语谱系表达的独特性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基弗艺术中“材料”独有的历史记忆 | 第14-19页 |
| 3.1 暗示画面视觉意义的钥匙——铅 | 第14-16页 |
| 3.2 历史的回响——文字 | 第16-19页 |
| 3.2.1 文字与图像的相互依存 | 第16-17页 |
| 3.2.2 文字含蓄的隐喻 | 第17-19页 |
| 第四章 通过“形象”表现艺术中材料符号的意义 | 第19-27页 |
| 4.1 历史的反思——阁楼 | 第19-20页 |
| 4.1.1 小场景中的大事件 | 第19-20页 |
| 4.1.2 阁楼的指向意义 | 第20页 |
| 4.2 悲痛的反叛——连衣裙 | 第20-22页 |
| 4.2.1 伤痛的连衣裙 | 第20-21页 |
| 4.2.2 女性专属的连衣裙 | 第21-22页 |
| 4.3 天堂与大地的桥梁——塔 | 第22-25页 |
| 4.3.1“塔”的产生 | 第22-24页 |
| 4.3.2 基弗话语谱系中独特“塔”的象征 | 第24-25页 |
| 4.4 不以外美为皈依——废墟 | 第25-27页 |
| 4.4.1 战后废墟文学的产生 | 第25页 |
| 4.4.2 基弗独特的“废墟”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后记 | 第29-3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