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锂离子电池的背景介绍 | 第9-13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 | 第10-12页 |
1.1.3 二氧化钛纳米管负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 | 第12-13页 |
1.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 金团簇及其对发色团的荧光猝灭 | 第13-18页 |
1.2.1 金纳米团簇的量子尺寸效应 | 第13-14页 |
1.2.2 金纳米团簇的结构-硫醇保护的金纳米团簇 | 第14-15页 |
1.2.3 金纳米团簇的光学性质 | 第15-17页 |
1.2.4 本部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计算材料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21页 |
2.2.1 Tomas-Fermi模型 | 第19页 |
2.2.2 Hohenberg-Kohn理论 | 第19-20页 |
2.2.3 Kohn-Sham方程:有效单电子近似 | 第20-21页 |
2.3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6页 |
2.3.1 线性响应理论 | 第22-25页 |
2.3.2 TDKS-FSSH理论 | 第25-26页 |
2.3 第一性原理软件包-VASP介绍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二氧化钛纳米管嵌锂及锂离子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27-42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27-30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0-41页 |
3.3.1 TiO_2 NTs晶体结构 | 第30-32页 |
3.3.3 锂离子嵌入位点 | 第32-33页 |
3.3.4 完整的TiO_2 NTs锂离子扩散的NEB计算 | 第33-38页 |
3.3.5 氧空位TiO_2 NTs的嵌锂位点及NEB计算 | 第38-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Au_(25)纳米团簇和发色团之间的电子转移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42-51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43-44页 |
4.2.1 计算方法和细节 | 第44页 |
4.2.2 几何构型 | 第44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4-50页 |
4.3.1 给体与受体的电子态 | 第44-45页 |
4.3.2 电子转移(ET)机理 | 第45-46页 |
4.3.3 非绝热动力学 | 第46-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